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网络时代重拾古典交流方式 专访作家祝羽捷:在书信中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发稿时间:2021-12-28 13:27:00 作者:李雨心 来源: 封面新闻

拾起书信 “建立一种对话的可能性”

  “附近消失,友邻形同陌路,近在咫尺的人充满误解和敌对。”翻开青年作家祝羽捷所著的《羽来信》,就能在首篇她写给哲学教授陈嘉映的信中,看到这样的话语。当下,网络空间的便利让跨时空的交流不再困难,但交流缺失、理解缺位的情况却常在发生。于是,2020年的春天,祝羽捷在公众号开放“羽来信”栏目,拾起通信这一看似原始的方式,与远方或者身边的朋友们写信,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就这样持续一年有余,和学者、作家、艺术家累计完成了三十多封通信。后来,有了书籍《羽来信》的诞生。

  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生活在当下,祝羽捷有着许多与当代年轻人别无二致的困惑:爱、孤独、隔离、身份焦虑、性别偏见、分离与死亡、旅行和艺术、倦怠与丧、隔离与宅……在来往的信中,这些话题一一展开,或得到回应,或得到治愈。

  “现在,通讯工具那么发达,大家的沟通交流都可以是即时的。但反而,现在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了。我们在网络环境里变得更孤独了,(写信)是这样的契机。”12月的某一天,在位于成都的方所书店内,祝羽捷接受了封面新闻的采访。在言语间,她谈到了80后对于信件的怀念,谈到网络时代刚兴起的憧憬,也谈到了对于时代的心声与思索。

  拾起书信 “建立一种对话的可能性”

  生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回忆中靠写信交流的时光,祝羽捷的言语间,流露着些许怀念。而后,网络时代的浪潮兴起,祝羽捷又成为了“博客大军”中的一员。可以说,祝羽捷经历了不同年代中通讯工具的变革,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却不是距离的拉近,而是隔阂的加深。

  “我想起作家简·奥斯汀,和她的姐姐写了一千多封信,就相当于现在用微信随时聊家常。但现在的交流,反而变得更加困难了。”祝羽捷说到,在博客兴起的时候,那时还流行一种说法叫“部落格”,网友们期待着部落之间会有自由的舰队将信息传递。“但到了当下,大家在网络中特别武断,充满偏见。然后没有耐心,看到一个标题就开始攻击,反而觉得无法跟人真正交流的。”

  许是带着对网络世界的疲惫与失望,祝羽捷再次拾起了书信。2020年疫情袭来,关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沟通欲望却又更强。于是,她试着摒除铺天盖地的即时信息,回归古典的交流方式。当然,祝羽捷强调,书信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自己的本意,其实并不在于此。

  “也不是鼓励大家写信,就是说想建立一种对话的可能性,而且是稍微可以停下来的沟通。”祝羽捷说到,当下的社交软件都是及时的,就像一个呼吸的瞬间,就可以完成交流。但如若写信,人们就会进入一种比较深度的状态,需要停下来思索。就如其在书中写到的那样,“我们能不能再次找回一种对话方式,建立深度沟通的可能性,一起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对话名家  

  “关于‘如何过好这一生’的30场提问”

  与《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畅谈美食与童年记忆,“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吃货也蛮好”;与作家李西闽谈起抑郁症,对方说起无法控制情绪时的痛苦体验;与阎连科、辽京谈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表示女性的故事到现在不是被讲得太多,而是太少;与沈大成聊起当下的流行词“社恐”,以及宅在家里的那些时光……在《羽来信》中,祝羽捷与30位作家、学者、艺术家,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探讨时代下的普遍焦虑,他们也以同样的真诚做出回应,在书信中回归本质的交流。

  采访中,祝羽捷谈到了与作家石康的对话。“我是80后,以前就是读石康的小说,比如说《奋斗》,还有一些他的随笔也特别好看。”后来,在石康不再出版作品的日子,祝羽捷也好奇到他的生活方式与状态。而在书信往来中,祝羽捷发现,石康写到了其当下对生活的态度,折射着其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转变。

  “石康体会到了一个词,叫做‘single-handed’,就是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完成。他开始打理花园,一个人完成许多事务。我跟他聊完后体会很深,好像是我们在追求这么一个高速发展,逐渐忘记了人的一个本质。”祝羽捷说到,也许在不少人心中,都有所谓“功成名就”之后,挣了钱就雇人打理自己起居的想法,但这其实丧失了自我生活的一种能力。

  神奇的是,石康与该书的出版还有不浅的渊源。其实在祝羽捷开启“羽来信”这一栏目时,并未出书的想法。是在与石康交流之后,书信中让人感受到的巨大震动,才促使了其思考起出书的价值。

  而在书的开篇,祝羽捷选用了与学者陈嘉映的书信作为序幕,名为“如何建构富有想象力的理想生活”。说起缘由,祝羽捷说,是因为陈嘉映的哲学“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他的哲学,是真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不是只有学术层面,而是会考虑到实际的生活,就是如何更好地生活。”

  可以看到,书信的字里行间,即是向智者发问,也是在对话中认识自己。就如祝羽捷在后记中所写的那样,“写信不但是写给对方,也是写给自己,是一场自发性的提问,也是自我净化,适合像我这样思绪乱如麻的人,让内心的声音流淌出来,穿越云山雾罩,拨开层层荆棘,逐渐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回归沉静的思考,梳理内心的思绪,写信其实也是一个看见自己的过程。

 
责任编辑:李丹萍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