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徐剑《天晓——1921》:以壮丽诗篇献礼党的百年

发稿时间:2021-12-31 13:57:00 作者:只恒文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徐剑,著名军旅作家,曾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版有《大国长剑》《东方哈达》《原子弹日记》《大国重器》《金青稞》等著作,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荣誉。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2021年,徐剑收获了两部重点作品,一部是他从对生命禁区的数度穿越中,取回的珍贵《金青稞》,另一部是新近出版的《天晓——1921》。这些作品的出版,“又一次印证了我的一个创作信条:走不到的地方不写,看不见的东西不写,听不到的故事不写。”徐剑这样说道。

  《金青稞》一书的题记中,徐剑引用了松赞干布的遗训——“我想要普天之下的老者,老有所养,不再冻死风雪;我想要苍穹之下的幼者,幼有所托,不再流落街头;我想要艽野之远的弱者,弱有所扶,安得广厦千万。”那是他要去求证的现实。

  谈到《天晓——1921》的创作,徐剑说:“这是一本老百姓读的书,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了解我们党的百年,了解党的一大出席者,还有他们的青春梦想,他们的牺牲和壮丽,他们的尊严和他们的初心。”

  由辽宁省委宣传部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办,辽宁出版集团、万卷出版公司承办的长篇报告文学《天晓——1921》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由万卷出版公司推出的《天晓——1921》以党的一大召开为切口,生动还原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全景式描写了李大钊、陈独秀和13位会议参加者的思想、精神、活动及各自不同的生命历程。

  与会文学评论家认为,《天晓——1921》是一部史实采访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历史回叙和现场感并重的长篇报告文学佳作,作者以权威党史资料为依据,精心选取历史素材,通过深入实地采访,巧妙搭建作品结构,文采飞扬的叙述,使整部作品读来既令人感肺腑、催泪下,又受教育、发深思。

  会议现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摄

  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农涛表示,《天晓——1921》的出版是辽宁出版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打造的又一部精品主题力作,它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走近党史、了解党史、学习党史,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说,2021年关于建党这个历史的文艺作品有不少,但《天晓——1921》依然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着强大魅力的一部作品。徐剑对这段历史不仅掌握大量材料,也有亲身考察的体验,重要的是他把这些都内化为其特有的一套叙述方式——从中不仅能够强烈感受到作家有一个大历史观,有他对大量细节准确、有力、敏锐的把握,但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讲述者最后形成自己的语调和视角。“建党是个伟大的中国故事,这个伟大故事不是说谁写完别人就没法写了,更需要一代一代人、我们这个民族来永远传扬这个故事,而且每代人都会有独特的讲法和写法。”李敬泽说。

  “作为报告文学作家,徐剑这个人同他笔下的事件和人物一样丰富多彩。他写过早已远逝的战争,写过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写过‘像雷霆一样沉默’的‘天之骄子’战略导弹部队,也写过洪水、冰冻灾害之下人的渺小和顽强。”评论家李舫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一个好的作品,关键在于思想的力量,《天晓——1921》的力量在于它用当年建党人物的人生社会处境、国运思索、方向寻找、顿然醒悟、参与行动、权衡牺牲、追求成功等复杂丰富的经历过程,在新中国孕育与实现的追溯感受中,完整地构筑思想的堤坝,真实地再现了新中国从黑暗走向黎明的十天,这是富有个性的历史纪实的倾情抒写。”

 
责任编辑:周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