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写作助手 | 悟画记之四十四 沈周的家园(二):出与处

发稿时间:2023-07-16 11:33:01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陈洪绶画过一幅《出处图》,让晋代的陶渊明和三国的诸葛亮穿越时空,坐在了一起。他两个,一个是儒家兼济天下的典型,也就是“出”的代表,一个是隐逸避世的典型,也就是“处”的代表。身怀大才的人,不出来兼济天下,确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可是沈周却隐逸了一辈子。

  沈周生于1427年,从他的曾祖父开始诗书传家,在江南很有名望。他们家世代相传的门风就是“不乐仕进”,不愿意出来当官。

  沈周少年时就在文坛崭露头角了。11岁时,他到南京去,把所作的百韵诗呈请巡抚侍郎崔恭指正,崔恭非常惊讶,要考他一考,让他当面写一首《凤凰台歌》。沈周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其中有句道:“江上秋风吹鬓丝,古台又落我游时。六朝往事青山见,四海闲人白鸟知。”崔恭不由得击节赞叹。

  1454年,苏州知府汪浒想要举荐28岁的沈周出来做官,沈周说,我给自己卜了一卦,卦象是“嘉遁贞吉”,所以“吾其遁哉”。沈周50岁时,父亲去世,又有人劝他出来做官,他答道:“你不知道老母亲拿我当命吗?我怎能离开她老人家膝下呢。”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母亲张氏活了99岁高龄才谢世,而他此时已是80岁的老翁。

  他仍是江南最亮的星。有竹居外,经常是晨曦初露,院门还没开,阳澄湖边已塞满访客的舟船。沈周好客,和来访者谈笑吟咏,拿出古书和古董器物一起品鉴。还经常铺开纸来,现场作画。

  他的画有求必应。祝枝山在《记石田先生画》中说:“沈先生周,当世之望,乞画者或一乞累数纸,殊可厌恶,而先生处之泰然。”更过分的是,有生活困难的人拿着赝品来求他题上大名,好用来换钱,他都不加拒绝。

  面对没完没了的索画者,他也会感到疲累。在一首《南乡子》词里,他写道:“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画债诗逋忙到老,堪怜,白作人情白结缘”。

  沈周爱听人讲故事,总是送人书画作为酬劳。所以想得到他画的人,就专门搜集一些鬼怪故事来给他讲,说到没词了,就编点情节。沈周都听得津津有味。

  苏州的郡守征集画工到府衙画壁,有忌恨沈周的人把他的名字报上去了。堂堂江南名士要去充当画工,这在大家看来是很跌份的事。有人就劝沈周:“您认识那么多达官贵人,托关系说说情呗。”沈周却说:“为这个去托人请求免除,不更丢脸吗?”就从容地去了官府。

  没过多久,郡守到京城去述职,吏部管考评的官员问:“沈先生好吗?”到了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又问:“沈先生有信带来吗?”郡守回去后,问身边的人谁是沈先生,有人说:“就是给府衙画墙壁那位呀!”

  有一次,沈周把家藏的黄公望巨作《富春山居图》拿去请一位朋友题跋,那人的儿子起了贪念,一句“弄丢了”就把沈周给打发了。后来沈周在市面上看到有人卖这幅画,很想再买回来,却因要价太高未能如愿。他只好凭记忆背临了一幅,时常欣赏一下聊以自慰。好脾气的沈先生啊,到了只能自我疗伤的地步!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