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在重述中实现重塑

发稿时间:2024-01-10 11:48:05 作者:郭梅、陈羽茜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郭梅、陈羽茜

  从《梁祝》《红楼梦》《五女拜寿》,到日前上映的《汉文皇后》,越剧电影延续了兼具唯美诗意和悲剧色彩的美学风格。历史剧《汉文皇后》是越剧金派的经典剧目,以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为背景,对“窦皇后姐弟离合”“汉文帝执法斩舅”等史料进行艺术化编创,讲述了窦皇后深明大义不徇私情,支持汉文帝将犯下死罪的胞弟窦广平处死,以斩断裙带之风,实现国治民安的故事。此次越剧电影《汉文皇后》以分线发行的方式进入院线,对经典戏曲故事进行重释性阐述,为当下的戏曲界和电影界带来了启示。

    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剧照

  重新演绎一段拥有广泛受众的历史故事,难度显而易见,戏曲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为故事的重述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沪剧电影《挑山女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越剧电影《玉卿嫂》《何文秀》、京剧电影《捉放曹》等相继上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艺术理念对戏曲艺术园地进行深耕,尤其是在戏曲写意性和电影写实性方面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探索。如越剧电影《何文秀》既未改变原剧的人物与剧情,还保留了醇厚的戏曲风味;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将重点放在一个“情”字上,利用动态特效技术将戏曲舞台上抽象的“盗仙草”“水漫金山”等场景转变为惊心动魄的大银幕奇观,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越剧电影《汉文皇后》则继承了原剧故事的人物设置和剧情线索,在尊重戏曲舞台版的基础上保留越剧柔婉细腻的唱腔和风格,同时深耕细节、丰富人物,以唯美的电影镜头实现对故事的重述。

  戏曲艺术重表现,而电影艺术重写实。如若将戏曲中写意式的台步、圆场和身段放在实景中,难免有失协调;如若为单纯追求“电影化”而将写意的部分大幅度舍弃,又无疑会丢失戏曲特有的韵味。因此,如何将戏曲舞台上的程式化身段与舞台虚景搬到大银幕上,是戏曲电影面临的主要难题。对此,《汉文皇后》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影片的制作团队对时长和节奏进行了调整,重新编配了舞台剧唱腔和音乐样式,并通过蒙太奇式的内在逻辑加速画面切换、精简人物对白。影片通过姐弟相逢和诀别两个核心剧情,强调了窦皇后与弟弟窦广平的姐弟情谊,也从侧面彰显出窦皇后为顺应民心而下决心舍弃弟弟的深明大义,升华了影片法重如山的主题意旨。

  当然,新的艺术形式对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全景声技术和高清画面放大了戏曲演员的每一处面部表情,念白、唱腔也都更加清晰,对演员的要求演员有更深厚的艺术功底;另一方面,电影的分镜头拍摄使得演员的情绪无法连贯,在一些情感浓度极高的戏码中,处理好情绪的衔接度和饱满度,其难度不可谓不大。金派传人黄美菊和青年尹派小生陈丽君用扎实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汉文皇后姐弟在面临“情”与“法”的抉择时,内心深处的矛盾与纠葛。这段表演不仅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越剧的唱念做打,也赋予影片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导演还擅长运用电影的动作性和画面感来刻画人物和渲染情绪。在影片结尾处,窦皇后为窦广平洗头的细节,与儿时她用米汤水为弟弟洗头的场景形成强烈呼应;窦皇后小心翼翼地擦拭广平嘴角鲜血的一幕也照应了幼时为弟弟擦去嘴边桑葚汁的画面。可以说,该片用一场“生离”和一场“死别”,高浓度渲染了姐弟深情,扬电影艺术之长,避舞台艺术之短,使主人公的情感世界得到细致而深刻的描摹。

  当然,戏曲电影对故事的重述始终应以反映当下群众诉求、表达符合时代价值观的创作理念为旨归。从这个意义上说,越剧电影《汉文皇后》所阐述的对情、理、法关系的深入思考,在艺术形式上的稳中求新,重塑了观众对传统故事的认知,更为后续戏曲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思路。

  (作者郭梅系杭州师范学院教授)

  

    此文系频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