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郑板桥的真(三)

发稿时间:2024-03-05 09:57:03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真朋挚友

  板桥对待朋友饱含真挚。他在范县时写了《绝句二十一首》,每首都以人名为题,表达着对二十一位朋友的推重之谊和怀念之情。

  他和同列“扬州八怪”的同乡李鱓是至交好友。李鱓中举后,因为绘画才能被召为内廷供奉,有了宫廷画师这个头衔加持,名头也就响亮起来,“名噪京师及江淮湖海,无不望慕叹羡”。这时候,板桥还是童生,没啥名气。二十年后,板桥有了仕途经历,他创作的《道情十首》,类似于流行歌曲,被到处传唱,连带着诗词文字也出名了。于是,“索画者,必曰复堂;索诗字文者,必曰板桥”。

  后来,李鱓回到扬州,当起了职业画家,板桥还在潍县当官。他在《潍县署中再寄李复堂》信中写道:“襟怀既爽,意兴自来,乘时而起,铺纸研墨,拈毫画大幅之竹,以寄我故人李鱓。想此画到得江南时,知了已叫于树杪,炎炎长夏,对此翛翛之竹,亦可助我故人涤烦却署,何况画中竹与水相间乎……斯地斯情,犹依留于我之心上,而少年不再,此乐难逢,画事既竣,不禁惝怳若有所失。故人画艺高超,笔精墨妙,兰竹尤工,读此札,观此画后,不知作何感想?”

  免官后,他给堂弟的家书里说:“速装我砚,速携我稿,卖画扬州,与李(复堂)同老。”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恨不得马上到老友身边。到了扬州,两人便常常聚首,“知心的话儿说不完”。板桥在《与李鱓书》中说:“十天不相见面,如隔三十年也。”

  李鱓谢世后,板桥在兰竹石画上题跋:“复堂李鱓,老画师也,为蒋南沙(蒋廷锡)、高铁岭(高其佩)弟子,花卉、翎羽虫鱼皆妙绝,尤工兰竹。然燮画兰竹,绝不与之同道。复堂喜曰:‘是能自立门户者’。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也!”知音不再,瑶琴谁赏?这种哀伤,就像庄子过惠子墓发出的“郢人失质”之叹。

  板桥和“扬州八怪”的另一位核心人物,比他大6岁的金农也是好友。金农说,他和板桥“相亲相洽,若鸥鹭之在汀渚也”。在潍县,板桥突然得到老友金农病故的噩耗,哀痛不已,披麻戴孝,为金农设了灵位大哭祭奠。之后,朋友沈房仲前往山东,告诉他金农只是大病了一场,早已康复了。板桥大喜过望,写信辗转千里表达慰问。金农也被其生死不渝的真挚友情深深打动,专门赋诗答谢。

  “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也都和板桥是好友。和朋友一起雅聚,论诗作画,是他最开心的时刻。他设想建造自己的小院,首先考虑的是要有和朋友们雅集的场所,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中写道:“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乾隆十二年(1747年)秋,板桥由潍县到扬州,专程探访朋友们,并和汪士慎、李鱓、李方膺合作了《花卉图》,板桥在画上题诗:“梅花抱冬心,月季有正色,俯视石菖蒲,清浅茁寒碧。佛手喻画禅,弹指现妙迹,共玩此窗中,聊为一笑适。乾隆丁卯秋日,士慎画梅,复堂补佛手、石菖蒲,晴江添月季,余作诗于上。”这种雅集,流淌着诗情,交融着友谊,是高级的精神交流。合作的书画,也成为艺术瑰宝,值得后人永久珍藏。

  板桥任范县县令时,同时兼署朝城县。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画画分寄朋友。“今日画石三幅,一幅寄胶州高凤翰西园氏,一幅寄燕京图清格牧山氏,一幅寄江南李鱓复堂氏。三人者,予石友也。昔人谓石可转而心不可转,试问画中之石尚可转乎?千里寄画,吾之心与石俱往矣……”千里寄画,用“石可转,而心不可转”的寓意,传递着他对朋友的一往情深。

      真情缱绻

  有道是“叹人间真男女难为知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板桥的情爱也是真诚而坦荡的,情之所至,敢想敢干。传说板桥在范县任上,为了成人之美,竟然不顾礼俗,在公堂上把被人捉奸扭送的和尚和尼姑给配了姻缘,还吟诗相赠:“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规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他甚至勇于“出柜”,说自己“又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

  《昭阳郑氏族谱》记载,板桥“娶徐氏、郭氏,侧饶氏”。他还有一个朦胧的初恋对象王一姐,是后母郝氏姨家的女儿,两人青梅竹马,暗生情愫。板桥在《踏莎行·无题》词中写道:“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得到重重户。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他还写过一首《贺新郎·赠王一姐》:“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阿母扶携翁负背,幻作儿郎妆饰,小则小,寸心怜惜。放学归来犹未晚,向红楼,存问春消息。问我索,画眉笔。廿年湖海长为客,都付与,风吹梦杳,雨荒云隔。今日重逢深院里,一种温存犹昔,添多少,周旋形迹。回首当年娇小态,但片言,微忤容颜赤。只此意,最难得”。多年后,那朦胧的感情,仍是板桥心头温暖的回忆,虽然他知道这份爱无处安放,但还是想在笔端倾吐出来,为自己的青春留下印记。

  二十三岁时,郑板桥遵父命娶妻徐氏。徐氏柔淑贤惠,善解人意。他在《闲居》诗中写道:“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索楷书”,日子是静好的。但那时板桥毕竟家境窘迫,有时候要靠借贷度日。在朋友那儿碰了一鼻子灰时,妻子不但不怪罪,反倒温言安慰,拿出衣服首饰典当了来度过艰难时刻。板桥《贫士诗》里写下了这让人心酸又感动的一幕:“贫士多窘艰,夜起被罗帏。徘徊立庭树,皎月堕晨辉。念我故人好,谋告当无违。出门气颇壮,半道神已微。相遇作冷语,吞话还来归。归来对妻子,局促无仪威。谁知相慰藉,脱簪典旧衣。入厨燃破釜,烟光凝朝晖;盘中宿果饼,分饷诸儿饥。待我富贵来,鬓发短且稀。莫以新花枝,消此蘼芜非。”

  可惜的是,板桥三十九岁那年,徐氏早早地病故了。板桥中举之后写了《得南闱捷音》诗,哀叹故去的父母和妻子,只是跟自己经历了穷苦,却不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乐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徐氏曾育有一子,不幸早夭。板桥中举后,又续娶了郭氏和小妾饶五娘。板桥有一首《题双美人图》诗:“佩环摇动湘裙冷,俏风偷入罗衫领。美人相倚借余温,细语无声亲素颈。玉指尖纤指何许,似笑嫦娥无伴侣。又似天边笑薄云,夜寒不得成浓雨。”这旖旎的场景,不知道写的是不是自己的两个妻妾。

  他和饶五娘的婚姻,颇有些传奇色彩。《板桥偶记》中说,在扬州二月的花开时节,板桥清晨起来,出城游玩。在城外十里许,被竹树掩映的一个小院吸引,就进门欣赏。一位老媪捧茶接待,墙上竟然贴着板桥的词作,板桥于是自表身份。老媪欣喜地叫青春美丽的女儿饶五娘出来相见,饶五娘对板桥慕名已久,请板桥书写了《道情十首》。板桥还另写了一阕《西江月》相赠。老媪知道板桥失偶,主动提出愿意让女儿嫁给他,只要能给自己养老就行。板桥因为要赴京参加考试,就订下了相待三年之约。其间,饶氏因为家贫,田地首饰几乎典当一空。有富商愿以七百金欲五娘为妾,五娘坚守旧约,不肯出嫁。江西蓼州人程羽宸和板桥素不相识,却倾慕他的大名,得知此事后,就以五百金为郑板桥代聘,这才成就了一桩好事。

  此后,饶五娘常常出现在板桥的诗中,《燕京杂诗》第三首说:“碧纱窗外绿芭蕉,书破繁荫坐寂寥。小妇最怜消渴疾,玉盘红颗进冰桃”。《送都转运卢公》诗第四首说:“自写簪花教幼妇”,《雨中》诗说:“小妇便为客,红袖对金樽”,《止足》诗说,“闺中少妇,好乐无猜”。《罢官作》第二首写道:“买山无力买船居,多载芳醪少载书。夜半酒酣江月上,美人纤手炙鲈鱼。”这一句句诗中,饶五娘有青春娇俏的可爱情态,也有温婉多情的贤惠之德,板桥和她在一起,是舒心快乐的。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