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事人说 | 常笑绽放三月风

发稿时间:2024-04-16 16:36:00 作者:李洁翔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常笑是豁达的生活态度,是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但我说的“常笑”是一名诗人,他是我敬重的恩师,是我的益友,更是引领我奋进的精神源泉。

  常笑,本名康书乐,幼时因患小儿麻痹,四肢瘫痪。从没上过学的他,却是河北诗歌界有名的“板凳诗人”,写了一曲“唐河梦”。他的诗作在《诗刊》《诗选刊》《人民文学》《中国诗歌》等全国各地刊物发表,并不断获奖,其中《面对唐河的断想》《好大一匹马》是他的成名作。

  他不仅自己追寻文学梦想,还培养文学新人,发展当地文学创作协会,将文学爱好者吸引并组织起来。他创办的《唐河文学》11年间,共出刊了42期,合计文字465万,连续两年荣获河北省优秀内刊贡献奖。

  “文学就是一粒种子,一粒珍贵的种子,一旦埋进心底,即使沉睡千年,有了水的滋润,它也会生根发芽。”他常这样引导我们。而我就是他用沙哑之声唤醒,用心血滋养的一粒种子,虽然还没绽放绝美清丽的花朵,但已经生根发芽,在他“笑比哭好”“笑对苦难”的座右铭中,沐浴着常笑之光在努力成长。

  初识常笑,缘于我的同学给我的第一期《唐河文学》。

  2012年年初,我在持续16年病痛折磨之后,被窘迫的生活所困,拖着重病残疾之躯做手工、摆地摊、打零工贴补家用,日子沉重而昏暗。一次偶然的机会,阔别多年的同学塞给我一本《唐河文学》,把我推给了常笑——那个传说中的“神人”,并要带我参加唐河文学春季大会。

  我的心是激动而彷徨的,我不知道我即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人,那些听闻像狂风骤雨裹挟着我的心,如此孱弱的我该如何面对强大如斯的他?

  会议当天刚到楼下,接到常笑短信:“我已派人下楼接你,小心摔倒。”暖心的文字有着春日暖阳的温度和光彩,我追寻着他的气息在文友帮助下一路向上。待文友搀扶我上楼走进会议室,引向一大群人围绕的中心。消瘦的脸庞、坚毅且犀利的目光、骨瘦嶙峋的四肢……那个只有57斤体重却撑起文学之舟,能驰骋文海的男人,如此清晰“蜷坐”在高椅之上,就在咫尺之间。我已经无法描述当时的震撼和心情,只是当他像石榴一样咧开嘴,笑着伸过来的两根枯槁的指头如铁夹一样“握”住我的手狠狠晃动的时候,有种力量猝不及防穿刺到我的心脏,深深地、生生地疼了一把。那被岁月刻下深深烙印的笑脸像极了傲立风霜的菊花。在他的感染之下,我也露出了浅浅的微笑,阳光、雨露还有唐河水面吹来的风,甜的、暖的还有希望,生根,破土而出,我听到拔节的声音。眼里也闪出泪来,泪光里我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正引领我进入七彩的文学殿堂。

  初识,便成一生不解之缘。

  文学上他是老师,他用对文学的痴迷、好学和惊人毅力指引我坚持的方向;生活里他是挚友是大哥,他用看似羸弱却硬如钢铁的性格,告诉我什么叫坚强和坚持。他说,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信念做支柱,才会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来。世界没有怜悯换来的成功,没有懦弱换来的尊重。咱们残障之躯最不需要的就是这些。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念,有追求、有理想,乐观而常笑,就会成就最好而受人敬重的自己。字字句句如晨霞之光,指引我走向别样人生。

  然而,首次大会之后,我并没有沉下心来写作,常常握着笔茫然地望向窗外,脑海里杂乱无章:面对亲情无语凝噎,面对溜走的健康的美好时光心痛而不能自抑,面对病痛麻木而绝望……一直不知道从何处起笔。浑浑噩噩中,常笑发来一串微笑:“有没有创作?我在期待你的作品。”我久久不敢回复,屏幕那头好像感知我的想法:“不要有思想包袱,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从细微之处入手,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好作品。如若你打动了自己,带动了读者那就是成功的作品。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会一直等待……”末了又是一串笑脸。我只默默地打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时值春耕,一次无意间母亲让我去北墙角帮她拿镐头的时候,我看到被我故意摆放又刻意“遗忘”在角落里的粪叉,泪水倾泻而下,泪眼模糊里看到爷爷弯腰拿起粪叉,拄着膝盖背起粪篓的情形。我不敢多待,镐头都没扛,转头躲进了小屋里,趴在桌子上偷偷啜泣,泪水打湿了稿纸,一片片的痕迹洇开,我蓦然抓过笔用力写下《拾粪》这个另类的题目,追忆我勤劳、朴实、善良一生的爷爷。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在笔端流露,当我一气呵成把底稿发给常笑的时候,我却久久得不到回应,心里非常忐忑。

  “我很感动。你敢于面对,敢于诉说。你是一个有灵气的姑娘,你有丰富的情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成长经历,尽管多是磨难和苦痛,但你心里有温暖、有情、有爱,文章就有血有肉。好好坚持写下去。看到你这伤痛的文字我笑不出来,但我还是要说一句,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苦难、伤痛,我们都要战胜自己,大声笑出来,命运才会眷顾你……”

  我读着常笑的大段大字,笑着流泪。更让我意外的是,我的处女作,竟然刊发在了《唐河文学》上。我知道,这是常笑对我的鼓励,更成为我前行的动力。

  创作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梨花开了》。次年春天,正在饭店后厨打杂的我,收到嫂子发来的信息:娘说梨花开了,问你回不回家?“梨花开了?”我的泪又一次如泉涌,脑海里全是爷爷为病重的我奔忙劳作呵护照看的情景,想起他为我栽的小梨树的点点滴滴,向同事借来笔和纸,趴在凳子上,刷刷写下“娘捎信儿说,老院儿里梨花开了。梨花开了?瞬间一阵剜心的痛让我直不起身来……”“老院的梨树,是我出生那年,爷爷亲手栽下的。爷爷说,丫头大了,迟早要离开咱们的,有这棵梨树,以后无论丫头走再远,身边总有个念想。就这样,我生,梨树生,我长,梨树长……”文章悲情开头,中间穿插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童年时光,之后写病痛中的无奈,爷爷的守护。

  最后我写道:“回去必然是梨花开得正热烈的时候,只是素有那梨花带雨的凄愁,有冷雪纷扬的凛冽。花开时节也心碎。这恐怕是梨花独有的情绪……我不会再畏惧它如雪的凛冽,如雨的哀愁,只想摘拾一枝树冠顶端盛开最浓烈的梨花,数清十六朵花开的模样。带上它,去山里头,我不肯涉足的那个禁区。端端正正放在那抔刚刚添置的新土之上,执一杯老酒,轻轻说一句:爷爷,丫头来了,丫头来看您了……”

  我还沉浸在追忆时光里的时候,常笑却是光速回复:“细腻而感人至深的文字,虽然有些地方描述幼稚,但感动了我,也能打动其他阅读者,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只是你的文章里泪水过多,以后要注意不能沉浸式地发泄表达,会让读者很压抑……”为此他还随即改了个微信名“笑比哭好”。并附一个龇牙咧嘴的大笑脸,我的悲伤也瞬间被他治愈。

  过了些时日,这篇文章被《保定晚报》刊载,而我忍着剧痛写下的《父亲的背》也被《荷花淀》刊发,同时有幸加入了保定市作家协会。之后我开始尝试各类文体创作,古诗词、诗歌、歌词……只要兴致来了都想要尝试去学习。

  看不清、听不清的我,用放大镜趴在书本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在文字里读写我放大的人生,清苦而快乐。当我尝试创作的抗疫歌曲《天使就在身旁》和歌词《送来春天的人》获得市委宣传部战地飞歌优秀奖的时候,常笑激动得发来一大串笑脸,并附上祝贺红包,同时不忘敲打,告诫我要戒骄戒躁,不要为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离成功差远呢。说完哈哈大笑,发来的表情都是笑出了眼泪。

  我在他的精神感染之下,走出人生低谷奔向精神制高点;更想在这爱之光的指引下迅速成长,让更多人活出自尊自强的人生。

  我克服身体多重残障,不仅自立、积极地生活,更一心扑在文学和爱心公益事业上。从2015年年底开始带领爱心协会长期坚持救困、助学、敬老、助残、绿色环保、文明创城等各类爱心公益活动几百场,帮助困境儿童、孤寡老人2000人次,经手善款100多万元。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仿佛注入神力,精神焕发,体力充沛,本来模糊不清的眼睛却总能生出灼灼的光来,脸上的阴云散尽时常洋溢着笑容。

  2021年春天,再次到省城住院。出院一周后,常笑借着办事的机会来到县城,喊我去小聚,说要给我补充营养。当朋友陪我一起走进饭店的时候,正看到他被文友从轮椅上抱起来,放到座位里。他转头看到我之时,又让文友把他放到小板凳上,他“哒哒哒哒”地挪动小板凳一步步朝我“走”来,脸上是荡漾的笑,裂开的大嘴一直念念有词,我听不清但心里明白,他看到我完好站在他面前,他高兴!他用最低的姿态迎我归来,却用殷切的目光试图把我捧上云端,接近太阳。

  而我这块顽石被他执着地用古老《石匠》的传统工艺精雕细琢倾心打磨,看他用血泪、用羸弱的筋骨《凿》出生命的奇迹……

  我的故事先后被河北卫视《向幸福出发》、河北农民频道《乡村追梦人》、黑龙江电视台《新青年新思想》等报道。我这个患疑难病20多年,面对病痛折磨和窘困家境的多重残障之人,终于在常笑精神引领之下坚持用自强自立走出一条闪耀爱心之光的道路。

  看着我的成长,常笑欣慰而常笑,眼神散发着柔和的光。我深深地知道:我的每一次突破、蜕变,每一项荣誉和光环,都与常笑息息相关,之后漫长人生路更有常笑指引我前行。现在,我正借常笑绽放的三月风,走出冬天!拥抱阳光,用无畏的笑脸直面人生,笑口常开。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