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人生的舞台上

发稿时间:2024-06-25 10:39:08 作者:孙燕超(27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冬去春来,天气和往常一样,但这却是我人生中一个不寻常的春天。

  沿着下坡走去,扑面的晚风带着寒意,我钻进了一家饭店。得知我要离职,同事们为我送行。看着我紧张又堂皇的面容,主任拍了拍我的肩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

  他略停顿地低下头,想起自己原地踏步的这十年:“记着,有些路不可走错。”可是,谁又能在人生的岔路口,笃定所选择的路一定不错呢?小说《人生》的序语出自柳青,也是全书最好的注解。起初我是从陈南手里接过这本书的:“就当是临别的礼物吧。”陈南来单位一年利用闲暇时间学习,考去了市委工作。我坐在她收拾好的位置上,邻桌的王晓为我热心介绍着:“这个位置好啊!凡是坐上的,不出两年都考去了上级单位。”

  我天真地笑笑:刚来怎么会计划着走呢?“你也得认真想想,离开或留下,都是人生中关键的一步。”陈南接过话茬儿,她奔赴着下一段人生的旅程,眉眼之间都是轻松惬意,彼时的我尚未居安思危。

  第一次阅读《人生》这本书是在某个工作日的下午,深觉高加林人生中的变动,去与留是由不得他的。高明楼利用职务之便,让儿子三星顶替了高加林的教师工作。聪明傲气的高加林虽内心愤懑,却无奈接受现实。命运的推手是谁呢?当高加林的叔父转业成为了当地的局长,高明楼和马占胜安排高加林去县委工作。升职犹如坐上了火箭,在命运的诱惑下,也埋下了陷阱。最终因为克南母亲的举报,高加林失去了这一切,回到了农村。

  纵观高加林的就业与失业,作者路遥在书中给予了明确的评判:“作为青年人,要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理想,盲目追求实际上还得不到的东西。”高加林被顶替教师一职,回去当农民,又托关系当上了记者。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或许还无法挣脱命运的桎梏,凭借一己之力走出山沟,但成长于新时代的我们却拥有着相对公平的机会。

  也是在这时候,我认真审视着我的工作。在安逸的小城市里,这是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想要走出去,就得依靠努力了。我在想:人生中究竟哪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哪些又是贪恋多余的东西呢?

  工作中人事变动调整,这几个月来我多加了不少任务,全力奔跑的日子里没有时间停下,正打着点滴的时候,又收到了临时加派的任务。“你就别挣扎了,你想的尊重、平等,现在不现实。”来看望我的王晓为我加了个暖手袋,我们四目相对。住在我灵魂里的高加林浮现在心头,我暗下决心:如果让我等着别人给来的机会,终究是被动的。我要让我这版高加林走出高家村。

  我辞去了工作,备考研究生,这一次我选择了文学。志趣所在,形如山海未能移,最终我收获了人生迈上一个台阶的机会。看到录取消息的时候,心想,人生虽有遗憾,但还是竭尽所能追求可以抓住的事。我终于依靠努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时隔两年,我又见到了陈南。她谈起自己的近况,露出些许遗憾:“当初报考的时候,没注意工作的服务年限,也许一辈子都会待在这个城市了。”“好在人生的这一步,你也走对了,你离开是对的。”我告诉她,离开后单位重组,裁员了一批合同工。“所以也庆幸我的离开是对的。”我们想起了两年前的时光:“你还记得你送我的那本《人生》吗?常看常新。”“爱情中的高加林,可是代表了两种人生。”

  工作的高加林,是他生存的一部分。爱情中的高加林,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我一度觉得作者偏爱他,让他在人生最低落的时期遇到了纯粹质朴的刘巧珍。在爱情最初的时候,相较于巧珍的热烈冲动,高加林有些消沉纠结,他认为和巧珍在一起就等于留下来一辈子当农民。巧珍不识字,与他缺乏精神共鸣,但是巧珍知晓他的苦闷,相较于失去他的痛苦,她宁愿他出去工作。这份真挚的感情陪伴高加林走过人生低谷,而他在与亚萍重逢后,选择了他认为的灵魂伴侣的理想生活,却忽视二人的现实差距,最终也以分手落幕。

  《人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读者或多或少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高加林的影子。眼前的迷雾终将散去,书中写并非结局,但是高加林的人生,注定是悲剧的人生。我认为悲剧的源头在于,他未能明白自己想要的,也没能坚守自己所选择的。正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收到了陈南的请柬。

  “你的预言真准呐。即使当初和小杜在一起,也还是会分开的。”陈南坦然地提起往事,“小杜是个虚荣的人,心性不定,你和他不合适的。”我拾起话的时候,也将心放下了。毕业后,小杜去往北京工作,陈南选择读研。原本二人攒的积蓄,都被小杜挥霍一空。在很多个深夜,我接到陈南哭诉的电话,得知二人渐行渐远的原因是小杜爱上了别人。

  “他会后悔的。”我笃定地说。“为什么?”“没别的,人不该抛弃曾经陪伴你走过人生低谷的人。”

  我接过陈南的手捧花,为她欣慰。她拒绝了高富帅和这位眼前人在一起,聪明人从来都不只是做了什么,还要看他们选择坚守了什么。

  《人生》是我常看常新的作品,大约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这样的人生吧,都会站在岔路口,都很难决断,但是都需要忠于内心的选择。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