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渐江的寒山(一)

发稿时间:2024-07-21 20:02:42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江山寒客

  他以家乡的一条江为名,是因为对这江山爱得深沉。渐江,就是新安江,它流下去是富春江,再流下去是钱塘江,这条江,氤氲着流泻不尽的诗意。当他深爱的江山变换了主人的时候,他也披剃为僧,改换衣装,守住天地间的寒山瘦水,也守住了清冷贞白的心。

  渐江本名江韬,字六奇,这个名字就蕴含着托志于建功立业的意思。韬就是韬略,“六奇”,是指汉丞相陈平辅佐刘邦,平生献出的六出奇计。渐江的一生,也曾从戎杀敌,在时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时,他无力建立陈平那样的功业,只能眼看着家国沦亡,做一个逃世者,在画中寄寓心声。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渐江生于安徽歙县东关桃源坞,后随父、祖入籍杭州,考上了“杭郡诸生”。后来祖父、父亲相继离世,家道中落,他就随母亲返回歙县故乡。歙县毗邻黄山,新安江流经县域,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明山秀水,人文荟萃。渐江因家境贫寒,又值乱世,一直没有婚娶。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一路南下,打到了徽州。徽州人金声和弟子江天一号召士民抗击清兵,36岁的渐江也从戎保卫家乡。到了9月份,御史黄澍降清,徽州城破,金声、江天一被俘身亡。此时,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已经在福州称帝。渐江就随师辗转到了福建。次年,郑芝龙降清,隆武帝殒命。渐江流落到武夷山中避难,靠吃野菜、野果度日。他在《与程蚀庵》信中说:“入武夷,居天游最胜处,不识盐味且一年。”

  穷途末路之下,渐江在武夷山落发为僧,皈依古航道舟禅师,取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42岁时,渐江返回南京,5年后又回到故乡歙县,先住在太平兴国寺,后移居披云峰下的五明寺安身,名其居室曰“澄观轩”。他本是一个儒生,如果在太平时节,他也会应科举、求功名,或者娶妻生子,和文朋诗友诗文酬唱,过宁静的日子。可是,命运让他置身于一个变乱的时代,儒者的操守,让他不能屈膝于新朝,所以他选择入山避世。南朝刘宋的宗炳曾有“澄怀观道”的名言,渐江逃离俗世,也是在一边安抚自己的心,一边用一双冷眼,看世上的无常变化,解悟其中蕴含的天道。

  宋亡后,遗民郑所南写了《心史》,用铁函封存后沉到井底,直到明末才被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屈大均说:“心存则天下存。”这耿耿不灭的浩然之气,仍足以激励千千万万的后人。抗争中牺牲的人成为“义士”,渐江没有死,虽然出家为僧,却是典型的“遗民”,余生的意义,是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保留传承,也是在作画、悟道中思考生命的存在价值。他写诗道:“道人爱读所南诗,长夏闲消一局棋。桐影竹风山涧浅,时时倚杖看须眉。”“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楼台乱后删。花草吴宫皆不问,独余残渖写钟山。”夏日里消磨时光的棋局,并没有消磨他的骨气,在象征高洁和坚贞的桐影竹风中,他还要时时回想那不屈的须眉气概。家乡的绮丽楼台都已经无法描绘,杂花野草把煌煌吴宫都堙埋成了陈迹,自己剩下的残墨,只能用来画“钟山”了。南京钟山上,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画钟山,就是画故国的残山剩水啊。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