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当事人说 | 湘江北去

发稿时间:2024-08-13 11:44:19 作者: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首席记者 高方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913年,我在一纸熨帖的红榜上寻得自己的名字,作为一名新生,入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跟随白衣学子的脚步,我迈进一间书架林立的图书馆,偶遇戴毡帽的老秀才,听他介绍一位叫“二十八画生”的同学总喜欢把批注写满书籍……

  然而平静的校园被战火包围,一道栅栏门外风起云涌,当一盏盏油灯燃起,星星火光照亮每一张青春的脸,我和同学们一同高声吟诵《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回音如滔滔湘江,奔涌向前,穿越觉醒年代,等待一个答案。

  这是我不久前在长沙观看的一场沉浸式剧目《恰同学少年》,观众可以与百年前的同学同框读书,历经一场历史风云的洗礼。

  今年夏天,我在湘江之畔的毛泽东文学院参加培训学习,闲暇之余沿着湘江寻迹,就像结交一位新朋友,那一幕幕行走的画面在我的相册里连成长长的线条,逐渐绘出它蜿蜒流淌的轮廓。

  还记得车行在湘之东南汝城的大地上,有种被群山俯视的渺小感,宽宽窄窄的河流像一串串珍珠项链,挂在山涧,向西汇入湘江。在湖南汝城沙洲瑶族村,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长征的壮阔历史在一块块展板上浮现,半条被子的故事我早有耳闻:红军长征过境汝城,在徐解秀家里借住,临走时把随身携带的军被,一分为二,留给她一半,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无数军民鱼水情深故事的缩影。

  如今站在展板前的一名讲解员是徐解秀老人的曾孙女朱淑华,这个85后的姑娘一开口便吸引了我的目光。她的讲解层次分明、跌宕起伏,讲述“半条被子”时她眼含热泪、声音哽咽,讲述“幸福日子”时,她语气欢快,圆圆的脸庞泛起红晕。我放慢脚步,落于人群之后,与她短暂交谈,我称赞她讲解生动,她腼腆地笑了笑,解释自己并非专业出身,成为讲解员也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建馆之初,她还是一名幼师,那时馆内的讲解员是她的伯父,游客渐多,她便趁暑假空闲时间来帮忙做小助手。

  背着“小蜜蜂”话筒上岗的第一天,她磕磕绊绊地讲了半个场馆,手心里捏了一把汗。慢慢成为主力讲解后,游客最多的一天她接待了十几场,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嗓子都累到沙哑。

  但红色旅游为沙洲村带来了可喜变化,小朱是看在眼里的,村民们不用出去打工了,守在家门口就能致富。以水果之乡闻名的沙洲村,有一种特产水果叫奈李,形如翡翠,咬一口汁水甘甜四溢。一到盛夏奈李成熟,村民们在家门口摆摊或者化身电商主播,便能将一筐筐竹篓里的果子销售一空。

  如若把湘江比作俊俏的姑娘,她一定是婀娜多姿的,离开红色基因的村落,它转身便弥漫出缕缕书香。

  “平静的河水清得发绿,清得可爱。一只横河划子装满了乘客,艄公左手挽桨,右手用篙子在水肚里一点,把船撑开,掉转船身,往对岸荡去。”这是作家周立波在《山乡巨变》中描绘的清溪村,从此村庄与书香便牵起呼应时空的不解之缘。

  脚步一踏进清溪村,耳边便被蝉噪、蛙鸣热烈的吟唱环绕,夏虫们打开了最美乡村图的齐奏序曲。满目荷塘碧波荡漾,天光云影倾洒下来,也被搅动成莹莹的绿色光晕。

  有趣的是,路边随处可见一条条刻于石上的俚语方言,“搭伙求财”是共同致富的意思,“梭梭里里”指的是干干净净,跟着念几句乡音,融入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也成了乐山乐水的村里人。

  立波书屋、王蒙书屋、莫言书屋、儿童文学书屋……21座村居改造的书屋掩映于花木扶疏的农家庭院之中,文字的生命力扎根在泥土里,滋养出别样景致。

  在立波书屋里,我结识了主理人斌哥,这个70后的清溪村人十几岁便离开了村子,在异乡做矿工20余年。村里刚兴起“乡村旅游”热,他回村时车子被堵了半天,这让他看到了机遇。

  3年前他举家回到清溪村,开了一家擂茶店,擂茶是当地的一种特产茶饮,将茶叶、芝麻、生姜、花生米依次擂成糊状,开水调制成豆浆样子的饮品,喝起来滋味甘醇,暑季饮用尤为清凉爽口。

  卖茶大半年,村里决定筹建书屋,斌哥第一个举手参与,一来是因为立波先生是自己的邻居,投身过革命,回乡后又带着村民致富,这样的故事斌哥听了一箩筐。二来家里的两个孩子最喜读书,平时斌哥都要驱车赶去城里的书店,满足孩子们看书的愿望,如若自己家开了书店,读书岂不是更方便。

  为了擦亮“立波书屋的主理人”的标签,只有初中文凭的斌哥开始翻动书籍,他给自己规定:每晚睡前阅读一小时。《山乡巨变》读了不下六七遍,读最后一遍时,他还做起了笔记,加注一些方言的解释以及村里老人们传下来的故事,可惜这本带批注的书不知被哪位游客误拿走了,斌哥笑笑说:看来我还要重写一本。

  斌哥的讲解十分接地气,比如讲到立波先生在村里建了养殖场,他便把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补充进来:“除了猪,你们猜还养了啥?是兔子,因为兔毛长得快,几个月修剪一次,卖掉兔毛就可以迅速盈利啊。”

  2023年益阳市清溪村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立波书屋也成了热门打卡地,人气自然带动了擂茶店的生意,斌哥笑得合不拢嘴,6元一碗的擂茶,有一天他卖了1000多元。

  整日浸润在书香里,斌哥也变成了爱思考的人,比如他正打算做一些印有立波书屋字样的文创产品,空闲时也写些打油诗:“山水间,万紫千红羞艳色;溪道边,孩童追蝶百草欢;枝头鸟,客来先知起弦歌……”

  沉浸在书香的身心还未走远,茶亭镇长在塔顶的古树又为湘江之畔的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茶亭镇位于长沙望城区,初见那棵塔顶的古树,它便惊艳了我的眼眸。石塔名为惜字塔,始建于清代,古人认为写在纸上的文字,不可随意亵渎,需虔诚焚烧,这便是塔的来历。

  后因遭遇雷击,塔顶被削去一角,塔壁内夯实的土壤裸露了出来,尔后飞鸟栖息,鸟粪中的朴树种子在塔顶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葱郁之树,犹如给石塔戴了一顶硕大的草帽,树塔共生而闻名遐迩。

  塔顶的古树是何其幸运啊!它悬于半空,比一般的树视野都要开阔,它日日遥望湘江流入洞庭湖,俯瞰稻田阡陌。它的根循着五层塔壁一路向下,我在塔底石阶的一角看到了它的影子,一支淡黄色的、光滑的根系,就像捉迷藏露出来的调皮的脸。

  为我们娓娓讲述塔与树故事的是一位90后小伙,他身材圆墩,戴一副黑框眼镜,起初我以为他是一名导游,后来才知道他的身份——茶亭镇的党委书记,地道湖南人。名校研究生毕业的他,原本有几次回城就业的机会,但他选择留在乡村,就像塔顶的那棵朴树一样,他把根扎在了湘江之畔。

  他告诉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返回乡村创业,他们有激情有文化有见识,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成为种粮大户、蓝莓大棚棚主、电商博主……他轻扬起眉头说:“只要深入泥土,你就能成为一棵生机勃勃的树。”

  离开湖南之前,我前往橘子洲看了一场《恰同学少年》的演出,演出结束返回时,我站在橘子洲大桥上远眺,岸边高楼林立,江水像一条轻舞的彩练抛向远方,汇入江海,天地间融为一幅壮美绮丽的巨画,人在其中,心中滋生出万般开阔的情绪。

  回想几日前,我在岳麓山上看到了一棵高大的罗汉松,阳光顺着它粗糙的树皮滑落,胸前的牌子像一枚奖章,写着它的树龄——1746年,它形态飘逸、华冠如盖,它是苍茫历史书册的身躯。

  然而,比古树、古迹更能传承这片热土精神的是行走在河畔之上的人们,他们已将奋斗不息的品格刻在骨子里,不管时代如何变换,勇敢、坚毅、敢于创新的精神生生不息,如汩汩江水一路奔流入海。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碧江如镜,倒映其中的人们用坚实而铿锵的脚步,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