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园丁文苑 | “兵妈妈”的守望(散文)

发稿时间:2024-08-20 13:02:10 作者:重庆万州武陵中学教师 向墅平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年来,母亲似乎已习惯了守望。晚饭后,她总是搬个小马扎,在屋后那棵大树下,朝着村口方向,一坐直到夜深凉。

  我知道,她想那当兵的儿子——我的弟弟了。

  弟弟高三毕业那年,毅然决定参军。他一边振振有词,“好男儿要当兵保家卫国”;一边偷偷努力,拿到入伍通知书。有点舍不得弟弟远行的母亲,默默全力支持。弟弟离家前夕,母亲忙成了陀螺——一会儿塞进包里几样东西,一会儿又拿出来,说部队要求严,不知让不让带。我们知道,她用这种神经兮兮的方式,诉说着思念和不舍。她固执地塞进去几副亲手缝制的鞋垫,语重心长地看着弟弟:“到了部队好好训练给妈争气,这鞋垫就像妈的两只手,苦了累了别怕,有妈托着你呢。”我和大姐泣不成声,弟弟也双眼通红;只有母亲笑呵呵地,一遍遍叮嘱着。

  入伍后,弟弟遗传了母亲要强的性格,全连第三的成绩的喜讯传来,让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原以为弟弟会在部队多历练几年,可当兵第二年,他就动了复员转业的念头。他来电说腰部受伤总是隐隐作痛,不想小小年纪就留下病根。母亲在电话里有点着急:“国家培养你那么容易吗?刚有点本领了,就复员回来,妈觉得不甘心,父老乡亲也会笑话。男子汉吃点苦算啥。”母亲关键时刻几句话,如一记霹雳响在弟弟心头。弟弟打消退缩的念头,在部队扎下根。可撂下电话,母亲就抹起眼泪;为了让弟弟安心当兵,她从未在弟弟面前示弱。她心里的点滴惦记,汇成汪洋大海。

  自从弟弟当兵,母亲最爱看军事频道;她经常指指点点,从那一群群士兵里找她儿子。看到有人执行任务受伤,她的心也跟着一揪一揪的。她说当兵的人舍小家为大家,都是她的亲人,她都心疼。她唯独很少心疼自己。一个农妇,两只脚板,一生勤恳,把一个儿子送到远方求学工作,又把另一个儿子送给部队。有一天,我在教室给学生上课,台上的我讲着母亲的故事:“我的母亲拖着羸弱的身体,坚强扛起家庭的重担……”孩子们都被感动了,掌声四起。正沉浸在演说中,同事找到我,说电话响了很多遍。我隐隐预感到什么,班级与教室很近的一段路,心脏剧烈跳动个不停。

  电话那头是着急的大姐。她沙哑着嗓音有点哭腔又极力隐忍:“大弟,妈脑出血,在县中医院呢。你请假回来一趟吧。”当我站在病床前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已经稳定了,只是嘴角歪斜着,看着极不协调。她看了看大姐和我,从嘴里艰难地冒出一句让我深感震撼的话,就像一台破旧的收音机,声音时断时续:“你们姐俩都成家立业了,没啥后顾之忧,我生病的事,你们多担待,可千万不能跟你小弟说,说了他也回不来,还会影响训练。”我们懂她的固执:她把儿子送去部队,就是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保家卫国的钢铁战士,她不愿意拖儿子的后腿。

  有一年弟弟探亲回来,向我展示身上的伤痕,撸起裤腿,一道深红色波浪形伤疤格外明显。他说,一次极限训练的路上,穿越茂密的山林,不小心撞到尖锐的山石。当时为了完成挑战,没敢停下来。回来时发现裤子跟伤口粘在一起。脱下军鞋,他指着大脚趾上只剩下的半块指甲。那是一次野外执行紧急任务,一路奔袭,在雨后泥泞坎坷的山路上,活生生把指甲跑掉了。他摊开手掌,掀开衣服,说:“为了练就一身本领,伤了又好,好了又伤,都习惯了。”我对弟弟肃然起敬:“你呀,已不再是小时候那个不懂事的小屁孩了,已成长为一名战士!”正说着,母亲拖着脑出血后遗症的病腿走进来,弟弟来不及掩盖,正好被母亲撞见,原本以为母亲会心疼得不像样,可她只说了一句:“伤疤对军人来说,也是一种荣耀啊。”我知道,她总是假装坚强,弟弟走后,她没事就坐在大门口张望,祈望她心尖上的小儿子,手握钢枪守卫国防的日子里,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可村里人总是叫她“兵妈妈”,为她的深明大义竖大拇指。我家房后的那棵大树,被村里人亲切称作“望儿树”——母亲总坐在那树下,用无私的守望,为她参军的儿子,撑起一片辽阔而晴朗的后方……

责任编辑:谢宛霏
责任编辑:谢宛霏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