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青年作家活动 >> 正文

王海鸰讲述改编《人世间》幕后故事:剧作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发稿时间:2022-03-07 16:46:00 作者:只恒文 来源:

《人世间》编剧王海鸰(主办单位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

“谢谢你们让我在晚年又火了一把,让我的编剧生涯得以从悄然隐退化作了见好就收。”58集电视剧《人世间》今晚收官,编剧王海鸰在2月28日的座谈会上这样说。

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会上,王海鸰讲述了她改编《人世间》的幕后故事。

之前从不改编别人作品的王海鸰:从《人世间》中,我看到了中国某个历史阶段某一群有代表性的小人物

王海鸰说,自己是2018年12月3日接到导演李路的改编邀请,在此之前“从不改编别人作品”,“原因有二:一,我一直是原创。二,改编有风险,改好了原著好;改不好编剧的锅,教训很多。”

当时的王海鸰正在带学生,手里也有其他项目,决定先看书接触一下再做取舍。读了梁晓声的《人世间》后,王海鸰被书中周秉昆及家人及街坊朋友的生活吸引。“我从来不是梁晓声小说的目标读者,如果没有这个契机我可能还不会去读,那就得错过一个了解我生活盲点的机会。那个阶段我特别爱将历史书和相关文学书做交叉比对,从而窥探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从《人世间》中,我看到了中国某个历史阶段某一群有代表性的小人物,真实扎实鲜活,可算得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诠释。”王海鸰感慨地说。

王海鸰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过中篇小说《她们的路》《星期天的寻觅》等作品,自1992年担任爱情剧《爱你没商量》编剧,开启了她的编剧生涯,她的《中国式离婚》《牵手》《大校的女儿》等作品,频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在被“人世间”吸引后,年近七旬、创作中追求完美的她,又找来李路导演的作品看后,才最终决定合作。

越是严肃文学,改编起来就会越难,编剧听到的声音越多,越容易迷失自我

2019年3月22日,剧本合同正式签订。开写前,王海鸰与梁晓声、李路及团队开了三次会。会上,梁晓声也说了些想法。“还记得当时他为剧本设计的一个开头,也许这只是一个即兴的设计,但足以让我感到,我们之间在剧本创作中某种理念上的不同。”王海鸰回忆说。

在王海鸰看来,《人世间》是严肃文学,严肃文学更多是作者个人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以及私人情感的抒发,而电视剧是大众艺术。所以,“越是严肃文学,个人化的痕迹会越重,改编起来就会越难。将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除了技术上的,更有理念上的。”王海鸰说。

于是,创作个性鲜明的王海鸰决定不再征询作者意见,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直觉、冲动和热情。“作为编剧我有个体会,听到的声音越多,越容易迷失自我。保护直觉不受干扰其实挺难,有点像保护天真,加上我抗干扰能力又差,唯有躲。自此和晓声再未就创作做过交流,我不问,他不说,直到剧集播出后也只字不说。我想他心中的遗憾肯定很多。听过不少原著骂改编者的传闻,晓声没有,充分显示了他的睿智大度宽容还有厚道。”

让每个生命不再是孤立的生命,而同其他生命发生了情感关联,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

2019年8月16日,小说《人世间》以当届最高票获茅盾文学奖,剧本创作小群里一片欢呼、与有荣焉,“唯编剧感到的是压力”,王海鸰说。

创作开始前,王海鸰做的准备工作是反复通读原著,查阅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资料,当地人们的生存状况、人情风俗。谈到具体的改编过程,王海鸰说:“在学习思考中,剧本的创作思路逐渐清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让每个生命不再是孤立的生命,而同其他生命发生了情感关联,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小说中尝遍人间疾苦的‘光字片’工人阶层,能够一步步走下去的根本所在。此外,家庭伦理剧受众广泛,同时也是我擅长的领域。”

于是,王海鸰决定以家庭为核心编织人物关系、构建戏剧结构,以此向外发散,如冬梅父母等官员,如六小君子、如企业家骆士宾、姚立松等人物命运,皆与周家扭结在一起,从而实现以小见大自下而上,史诗性表达的目的。“思路有了后,架构交由学生去做,通常男孩子对宏观思考把握能力比较强,他搭起骨架,骨架上的血肉就由我来填充,写细节是我的强项。”王海鸰说。

王海鸰本以为有这么厚重的文学基础,又有了满意的戏剧结构,问题应该不大,“没想到这个过程比想象中难得多。”

之前王海鸰的电视剧通常是横截面,“这次正好相反,从前我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十来个,这次几十上百。越到后来越难,最后的几个月里打破了我几十年来的创作生活规律,从前只是上午写作,下午健身看书闲逛。那几个月得从早晨七八点写到晚上七八点。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准备工作还是做得不够,比如官商交道过程,为此要专门去看很多相关小说,丁力的,周梅森的,王跃文的,二月河的等;至于企业如何从小到大,就找企业家咨询,往往聊半天的内容,能用的也只有几行字。到后来干脆找朋友企业家直接说出戏剧规定情境,请她据此把技术型对话帮我写出来。”

播出时,王海鸰很喜欢通过“弹幕”与观众交流,观众对周家或说对秉昆夫妻更感兴趣,对官商或企业的兴趣远不如周家。“写的时候我有所预料,但想,仅把戏局限在家庭势必会降低该剧的分量,也不合小说初衷。坚持加了,好比在精米细面里掺上了粗粮,不好吃,嚼嚼咽,有营养,权作寓教于乐。还有观众在弹幕里骂我,说编剧魔改,比原著差远了;我就回,‘那请不要看了光看原著就好’。等于帮小说推了书。当然也有夸的,我最受用的夸奖是:这剧绝了,永远让你猜不到后面是什么。这正是剧作者梦寐以求的境界啊。”王海鸰说。

2月28日,中国作家协会在京召开“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图为座谈会现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只恒文/摄

责任编辑:周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