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写作助手 | 苏轼的三友(七):友遍天下

发稿时间:2023-04-03 12:42:04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正因为心里怀着木、竹、石“三友”,苏轼把自己修炼成了可敬可亲可爱的人,也成了大多数人的朋友。按照孔子“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标准来评价,苏轼也会是一个让人获益最多的朋友。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苏轼,又是站在宋代文化顶峰的人。他又像是我们身边一个通达、睿智的长者,一个慈祥、诙谐的老伯。

  个性外向的人,从他身上学到清通、旷达、豪迈;

  多情多感的人,从他身上学到真挚、细腻、优雅;

  生性硬朗的人,从他身上学到坚忍、勇毅、傲岸。

  有好事者统计,苏轼一生交往的朋友有1000多人。他自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被贬惠州,他的诗句“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传到宰相章惇耳朵里,章惇心想:你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呐!于是又把他发落到儋州,章惇就是想要他死在荒岛上。没几年,章惇失势,被贬到岭南的雷州。章惇的儿子章援写了一封长信给苏轼表达歉意。他回信说:“某与丞相(章惇)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1084年7月28日,已罢相归隐南京8年的王安石听说苏轼路过,就骑着毛驴去见他。两人相伴游山玩水、诗酒唱和,往日恩怨,都付尘烟。分别的时候,王安石望着苏轼的背影慨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在官场中,他有许多政治理念相近的朋友,所谓的元祐党人中,有富弼、张方平、吕公著、范镇、滕元发、王巩等人。

  文坛朋友更是不胜枚举,王诜、文与可、米芾、李公麟、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佛道两界的朋友,有僧人佛印、大通、参寥、惠勤、维琳,道士乔仝、吴复古等。吴复古陪着他从南雄一路走到惠州,后来还陪苏轼到海南居住数月。

  马梦得是他的“死忠粉”,苏轼被贬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相随了20年。巢谷在苏轼得志时不去凑热闹,等他被贬黄州后,却跑去做苏轼孩子的私塾老师。

  乡绅、老秀才、贩夫走卒、农夫村妇、歌姬……苏轼和他们侃大山、开玩笑,玩得不亦乐乎。

  他活着的时候,就有百姓为他建生祠。他死后900多年了,比杜甫还忙。明人董斯张就说了,“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到了今天,他平生经历的16个城市,都有苏东坡研究会,都建了苏东坡纪念馆。

  他是当时风靡东亚的“天王巨星”,诗文远播到高丽、日本和其他国家。当时的高丽,每年录取30个左右的进士,每次放榜,人们就会说:今年又出了30个东坡。

  1101年8月24日,苏轼去世,“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我常想,《枯木竹石图》里,传达更多的是冷、硬、倔的精神特质,缺少他温雅、亲和的那一面。后来我明白了,我们离他那个时代太久了,快要1000年了,那种把气节、德业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观念,对于太重视物质生活、眼前利益,而缺少生命终结思考的我们来说,确实感到疏离、陌生了。

  所以,我们需要他这样的朋友。

  最后,让我换一个叫法——大家感觉最亲切的还是“东坡先生”。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