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写作助手 | 谁的思想,能像风一样迎面扑来

发稿时间:2023-04-03 12:42:04 作者:满堂 宋宝颖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说一说尼采,那个哲学家,那个大诗人。

  两个头衔是人们加给他的。他的哲学名声掩盖了诗歌,可是他在1900年去世时,人们评价他是歌德死后德国最重要的大诗人。

  尼采可不想有什么头衔。他有一部自传,书名是《瞧,这个人》,看着很谦卑了,但在绵延不尽的文学传统里,这样说也有不谦卑的一面,暗喻他是不比一般的思想者、先驱者、奉献者。

  我第一次完整地读尼采,是在大二寒假。有朋友从另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借出一本《查理斯图拉如是说》,高寒(楚图南)的中译,出版于1940年代。我认真抄录了近百页读书笔记,密密麻麻,大约那本书四分之一。“通过《查理斯图拉如是说》这本书,我已经把德国语言带到了她的最高境界。德国文学在路德与歌德之后,必须迈出第三大步了。”尼采傲气地说,“亲爱的朋友,请告诉我,以前是否有过集力量、活力、音韵之美与一体的这样的佳作?”

  这部佳作开篇写道:“当查理斯图拉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他的家和所住的湖边,到山里去。在那里,他自得和孤独,十年不倦。” 很多年以后来我才注意到,这很像尼采35岁开始的经历。那时他的身体糟透了,于是告别十年教授生涯,带着笔和纸,一个人漂泊南欧各地,这漂泊正好也是十年,同样也是不倦、自得和孤独。漂泊结束时,有人发现,尼采在大街上抱住一匹受虐待的马大哭。按照捷克作家昆德拉的描述,尼采的精神失常,就是在他抱着马头放声痛哭的一瞬间开始的。

  那十年里,他写了二百多首诗,在诗坛上不同凡响。其中一篇名为《孤独》。我很喜欢的一个中译,出现在一位学者的评论文章里:

  停下来,呆若木鸡

  你回眸远视,任凭时光流逝

  难道你真的丧失了理智

  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将这个世界回避

  这个世界犹若一扇开启的大门

  门外却是无垠的荒寒大漠

  那个和我失去同样东西的人

  已无法找到立足之地

  你停下来,面如土色

  你注定要在这寒冬中迷失方向

  如同那直上的炊烟

  在不停地寻找更加寒冷的空间

  这是诗的中间部分。现在我从某个中译版本,补上前面一段:“乌鸦叫喊着,/成群结队地飞往城镇:/眼看要下雪了——/有家可归是多么幸运!”

  再从另一个中译,补上后面缺失的部分:“飞吧,鸟儿,/唱出粗粝的荒漠鸟音!/藏吧,愚人,/在冰和嘲讽中藏你流血的心!/群鸦聒噪,/嗖嗖地飞向城里栖宿,/快下雪了——/无故乡者,拥有痛苦!”

  是尼采用不同风格写了这首短诗?当然不是。几位译者的审美修养、语言系统不同,译本的差别就很大。

  我有一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请你帮着判断一下:阅读国外诗歌的中文译本,往往读不到它美妙的语音和乐感,只是读它大致的构思和表现手法。这就像看一幅经典油画的印刷品,看不到它细致微妙的笔触,只是看它大概的内容罢了。所以,能阅读一首译诗的原文最好,就像去画展看到了原作。

  虽然选了不同译者的版本,在前面这首《孤独》里,还是能看到明显的象征手法。成群飞起的乌鸦、乌鸦的栖宿地、人的有家可归、荒寒的大漠、直上的炊烟等,都有各自所象征的事物。并不复杂的,你能看到,也能理解。

  为什么尼采要用那些象征?

  有这样一种说法:象征是一种节省词语、深入事物的表达。尼采喜欢诗化哲学,也喜欢哲理入诗,于是喜欢用象征说话。他的野心是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说出的东西,甚至是一本书也说不完的东西。

  当然,他的野心很难实现。

  还有一个原因:在19世纪末,世界上很多地方,象征主义成了文学艺术的主要派别。人们觉得,它之前的浪漫派有较多的雄辩、矫情,以及英雄一样的激情四射、基本事物的张扬描述,这样比起来,象征派艺术家倾向于对灵性、想象力、梦幻感觉、个人内心的表达,冷静多了,表达出来的也多了。但象征也有限度,如果与20世纪兴起的一些流派相比,它有明显的不足。

  那么,尼采这首《孤独》,可能很深地感染你,还可能引发出你的思考。比如:世上的孤独有很多种,尼采遇到的是哪一种?是那种精神境界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孤独?是那种漂泊四方徒然求索的孤独?如果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孤独,或者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孤独,那么,尼采的孤独是各式各样孤独中更深沉的那种吗?

  尼采孤独时想散步,散步时想写诗。他说他在散步的时候,思想像风一样迎面扑来,记下来就成了作品。于是,他要在山谷、海滨,要在脚下的路也好像在思考的地方写作。

  他觉得自己最好的诗是组诗《酒神颂》,从其中一段,我们好像能看出一点,他不喜欢匆忙赶路。

  .

  ——我赶我的路过于匆促吗?

  如今,当双脚已经疲惫,

  你的目光才把我迎候,

  你的幸福才把我迎候。

  四周只有波浪和嬉戏。

  滞重的一切

  沉入蓝色的遗忘,

  我的小舟如今悠闲地停泊。

  风暴和航行——它全已荒疏!

  心愿和希望已经淹没,

  灵魂和海洋恬然静卧。

  第七重孤寂!

  我从未感到

  更真切的甜蜜的安逸,

  更温暖的太阳的凝注。

  ——我峰顶的积冰尚未烧红吗?

  银色,轻捷,像一条鱼,

  我的小舟正逍遥游出……

  如果你没有更多时间,只读尼采一首或一组诗,我推荐《酒神颂》,他的代表作。

  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哲理融化在感性里了,不是那空泛的说教;二是诗的格调明快,读来亲切,并不沉闷。

  如果不读这一组诗,你对尼采诗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某个哲学家的暗影之中,以为他的诗只是哲理的阐释,或者高深莫测,或者面目森然。

  你当然知道中国古代的李白,他写《将进酒》时,比平常洒脱,人也显得更可爱了。尼采的《酒神颂》也是这样,不一样的是他的文化内涵丰富一些。古希腊文化中的酒神祭颂歌,音乐、舞蹈、诗歌融为一体,让尼采像是在微醉与大醉之间,韵律自由跳跃,节奏无拘无束,情感闸门打开。他也认为这组抒情诗完整体现了他哲学的一个高点——酒神精神。

  现在请你想一件事:诗人的思想入诗,究竟怎样才好?是看他/她的思想有多深刻,还是看思想有没有得到感性表达?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