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写作助手 | 赵佶的错位(二):造极的高位

发稿时间:2023-04-14 12:24:02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人间什么是美的?是那蓬蓬勃勃的生命,是那明灭变幻的云霞,是那幽深空翠的山林,是那妍姿艳质的美女,是那绚烂明丽的春花,是那活泼灵动的禽鸟,是那精美绝伦的器物,是那清雅隽永的诗文,是那……

  赵佶想把这一切视听之娱、玩赏之好、人情之乐,都招揽到眼前。到眼前还不够,还想留驻到永恒。他做了皇帝,就可以把普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好好实施起来。

  他爱品茶,就写出《大观茶论》,把“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细细讲来,他说:在最高明的“至治之世”,不光是要人尽其才,也要让草木之灵能物尽其用。

  他爱书画,就主持编纂《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单是《宣和画谱》就收集了魏晋以来名家的6000多幅作品。他还提高画师待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两幅传世巨制就出在他的时代,王希孟还是他亲自指导的高才生。

  他把诗意融汇到画中,考录画师时,用“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蝴蝶梦中家万里”“竹锁桥边卖酒家”等诗句为题,启迪画师们的巧思。美国学者Susan Bush女士认为:“当时的文人画和院画,其实出自共同的背景,可以说是一种以文学和诗的表现为最高标准的文化。”也就是说,赵佶把文人画注重诗性、意境、气韵的优秀基因,植入了精工富丽的院体画,使宋画呈现出令后人企羡的“极致之美”。

  赵佶沉醉于对自然美的观察体悟中,对物态形象的把握,精微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宣和殿前的荔枝红了,锦羽焕烂的孔雀在树下徘徊,他召来画院的画师们记录这一美妙时刻。大家各逞才艺,一幅幅都画得华美绚烂,但是画上的孔雀迈步要走上藤墩时,抬起的都是右脚。赵佶说“错了”,让他们好好反思。隔了几天,他才给出答案:“孔雀升高,一定是先迈左腿。”

  龙德宫建成了,画师们要为宫墙创作壁画。赵佶审看样稿,对其中一幅表示满意,他说:“百花之中,唯月季花少人画,月季者,逐月而绽,故此得名。凡四季交替、晨昏流转,其花蕊、瓣、叶一概不同,此为自然之道也。画中月季,为春时正午盛放,与时节无异。”

  他的字,像竹枝一样劲健,像兰叶一样秀丽,笔笔锋芒毕露,被称为瘦金体。他以一己之力,别出心裁,领异标新,超出了历代书家的尺度之外,在书法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范例了。

  他画的《腊梅山禽图》,两只白头翁静静地站在初绽的蜡梅花上,梅数根旁,一丛葳蕤的兰花挺起枝叶和花茎。他用“瘦金书”在画上题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写上“宣和殿御制并书”,再落上独特的“天下一人”花押,真是珠联璧合,佳趣天成。据考,这是最早一幅诗、书、画都是个人原创的作品,深刻影响了后世诗书画一体的经典范式。

  他的画,既有《芙蓉锦鸡图》的皇家富贵之气,也有《池塘秋晚图》的山野闲逸之风。

  就像浮士德临终的呼唤,“你真美啊,请停下来吧!”赵佶在深刻感受着美的魅力时,体悟到在时间的无情维度之下,美的脆弱、美的幻灭。他想留住这一切,可一切都会变幻和消逝,所以,他的画里不仅记录着刹那的美好,也蕴含着美到极致的忧伤。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