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写作助手 | 杨维桢的铁笛(六):奇人正声

发稿时间:2023-07-03 11:39:03 作者:王秉良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风俗通》中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杨维桢的铁笛中,有他坚守的雅正之音。他是个奇人,写奇字,画奇画,作奇文。虽然有人说他的诗是“铁崖体”,但他自称“铁雅体”,以雅正自居。

  晚年的杨维桢,为友人画了一幅《岁寒图》。一棵古松苍劲郁勃,夭矫如龙,有断裂干枯的枝杈,藤萝也缠绕枝上。

  杨维桢在画上题诗:“潭底老龙呼不起。雷火铿轰烧秃尾。千年宝剑入延平。神物无繇见其似。朝来持赠为何人。陈玄毛颖齐策勋。山中之人卧病起。笔梢黄龙飞为云。”吕心仁也在画上题跋:“铁笛仙人铁石肝,笛声惊起老龙蟠。倭麻写得苍髯影,寄与高人耐岁寒。”这棵松树的风格气度,也就像杨维桢。

  杨维桢身处元末乱世。张士诚占据浙西,还让弟弟张士德上门探访过他,但他就是不受招。他给张士诚写信,指责他自选官吏,不缴粮税,还对他的所作所为做了一番毫不掩饰地褒贬。

  元朝亡国了。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翰林詹同召杨维桢去修纂礼、乐之书,杨维桢说:“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耶?”第二年,杨维桢被官府催促得没办法,只能赴京。但是提前声明:做点事情可以,不当你给的官。他做了一首《老客妇谣》,其中有句道:“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

  儒家的伦理观念是“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更二夫”,一个儒者如果被写入史册的《贰臣传》,是掬尽三江水也难以洗清的奇耻。虽然元朝是一个异族政权,但古人的国家观念很复杂。南北朝时,鲜卑族前燕政权奠基者慕容廆在招揽汉族名士高瞻时说:“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夷。但问志略何如耳。”虽然遭到了拒绝,但这句话在许多人心中是得到认同的。因此杨维桢甘心做元朝遗民,自称年少时嫁给了郎君,现在他死了,我也是快死的老太太了,哪能再去改嫁呢。

  他在南京一百一十天,修的书框架体例基本确定了,就闹着回家。朱元璋对这种有操守的人也是敬重的,也考虑他名气太大,不能落个害贤的恶名,就同意了。

  杨维桢回到家不久,就得了重病。明洪武三年(1370年)阴历五月十八去世,临死前说:“九华伯潘君来招我,车马在门外等了好久了,我得走了。”

  杨维桢的铁笛明末还存世,陈继儒《妮古录》记载:“杨廉夫自号铁笛道人。铁笛在张仲仁处。闻其色有余绿,损而多坎,吹之不能成声矣。”

  清代诗人元璟在经过杨维桢故里时,写诗道:“玉削群峰抱一村,甘泉如乳出云根。负薪伐木扶犁叟,多是杨家十叶孙”。

  人间沧桑几度,明朝时已经锈蚀损毁的铁笛,如今不知所踪,但在史册典籍中,在诗文书画里,铁笛不朽,有穿云裂石的旷世奇响。

  特邀编辑:董学仁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