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任启亮《特殊的旅行》:生命在“特殊的旅行”中绽放风采

发稿时间:2023-07-21 11:36:00 作者:杨书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任启亮不断完成并完善着自己的生命和文学

  作者:杨书清

  任启亮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热爱读书写作,毕业后在中央多个部委工作,虽然公务繁忙,但却一直笔耕不辍,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散文,结集出版有《一路风景》《特殊的旅行》等作品集,是当下散文写作界一位颇有特点颇具风格的作家。

  《特殊的旅行》是任启亮的最新作品集,全书共分为5辑,50余篇文章,21万多字。按照早年往事、人物、海外游记、日常见闻、评论序跋等分类。第一辑“心系田园”和第二辑“绵绵情思”集中于个人生活的回忆,这些文章因为感情真挚、笔触悠长而让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散文写作的一大核心要旨就是“真”。这里的真,不仅仅指向事实的真,更指向情感的真,价值观念的真。任启亮笔下的那些人物经历几乎就是50后一代人普遍的经历,他们的命运悲欢也是那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由个人出发,写出了一代人的剪影,这是任启亮散文的可贵之处。

  游子乡情是任启亮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淮北大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父母姐妹,乡邻乡亲,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让人读了以后备感亲切。在一个后乡愁时代,任启亮写出了最朴素但也最深切的乡情,让人没有丝毫生疏感和距离感。在读那些文章时,似乎是任启亮带着我们漫步在淮北平原那一望无垠的田野上。在那里,风是柔的,草是绿的,水是清的,乡音乡情是浓烈的。在任启亮这一代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因为物质的匮乏,可以说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日常生活都是很窘迫的,但正是这些窘迫的生活却留下了很多鲜明的记忆,比如散文中写到的用于充饥的红薯,还有“挂在空中的菜篮子”。在那个年代,正是红薯以及挂在空中的槐花、榆钱等,让作者还有他的乡邻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饥荒的岁月。岁月的长河虽然流淌了四十多年,但那些往事依然萦绕在作者心怀。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那土地爱得深沉。”任启亮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对于一位游子来说,你“旅行”得再远,生你养你的那一方热土,始终是倦意归来时所依恋的一个温馨港湾。

  任启亮的散文中处处流露着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人和人之间真情的讴歌。在《回家过年》这篇文章中写了父母之情,这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但任启亮饱含深情的笔触依然让我们感动,尤其是最后的点睛之笔:“没有父母也就没有了家,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想想看,无论是谁,无论是处于何种年龄,总有一天都会体验到这种“没有父母就没有家”的感觉。古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为人子者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眷恋,它是个体的,同时又具有无限的普遍性。还有《怀念丁梦周老师》那篇文章,丁梦周曾是作者读中学和大学时的老师,他们之间有着很深厚的师生之谊。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丁老师教同学练书法、毕业时赠字等,作者写出了一个和蔼可亲、耿直善良、温文尔雅的好老师形象。

  第四辑生活浪花中的16篇文章,写的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和琐事,作者信手拈来,在朴素的叙述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理解和参悟。其中一篇《再乘104路无轨电车》回忆了作者在近40年前所乘104路无轨电车的那些往事,以及今天再乘104路无轨电车时的感受。岁月沧桑,104路无轨电车所经路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生活的浪花,也是人间的烟火,只有热爱生活,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有这样从容不迫的心境和文字。

  这部散文集里还有一部分是海外游记,作者因工作之便经常出国,异国的风俗人情都成了他观察和书写的对象,这看起来是最具体的旅行,但是任启亮“特殊的旅行”应该还不仅仅局限于此。通读全书我们会发现,特殊的旅行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旅行,也是回忆往事的旅行,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旅行,正是在这样丰富而特殊的旅行中,任启亮不断完成并完善着自己的生命和文学。

  (作者杨书清,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特邀编辑:只恒文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