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志愿文学 | 生日暗号(小说)

发稿时间:2024-03-12 10:18:02 作者:张昆明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视觉中国 供图

  杨爷90多岁,这些年一直住在老房子里。每隔一段时间,40多岁的沈月溪便会和爱心志愿服务队的一些小伙伴去看望杨爷,并送去她亲手捏的“爱心小笼包”。

  杨爷每次吃后都会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不愧是小笼包中的‘王中王’,这手艺真是一绝!吃了爱心小笼包,做个百岁大寿星,哈哈……”

  林南是个机灵人,一天,他跟沈月溪说,老爷子的生日快到了,咱应该给老爷子好好庆祝一下。

  沈月溪马上召集大家出谋划策,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要买两瓶好酒送给杨爷。有的说,老爷子那把竹制躺椅又老又旧了,得换把新的。有的说,老爷子喜欢花草,多买几盆送给他老人家。有的说,老爷子最喜欢吃沈姐做的小笼包,那就多做几笼送给他。还有人说,每人出一个节目,让杨爷热闹热闹……

  沈月溪觉得大家的意见都不错,吩咐大伙儿分头准备。

  没过两天,林南又跑到沈月溪面前,替老爷子递话——酒啊花啊盆啊椅啊,都是挑柴进山——多余,他一件也不会收,生日那天,他要来个剃头铺关门——不理,除非能跟他对上老宅接头暗号。

  “什么接头暗号?”沈月溪一脸懵。

  “我问过了,老爷子让我们自己琢磨,琢磨不出来,他生日那天就是牛王爷不管驴的事——各管各的。”林南虽然心急,但也无可奈何。

  沈月溪就是想破脑袋,也琢磨不出老宅有什么接头暗号。她让林南去找杨爷,看能不能从杨爷口中套出“暗号”的秘密。同时,她也想到了业余研究地方历史的张老师,他对杨爷的经历比较熟悉。

  张老师40多岁,沈月溪专门前去拜访他。

  张老师得知沈月溪的来意,颔首微笑:“你呀,算是找对人了,老宅的暗号,我可是一清二楚。”

  原来,抗战时期,杨爷曾做过地下工作,他现在住的那座老房子,就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下交通站”。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中,杨爷住的小镇也未能幸免。鬼子在镇上建起了碉堡,四处搜捕抗日人士,严密监控当地的人。

  为了搜集情报,当地党组织以开货栈为名,建了一个地下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姓吴,是名共产党员,别人都称他“吴掌柜”。那时候杨爷还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就在吴掌柜手下做事。因他为人机智,八面玲珑,得了一个外号“杨小八”。

  吴掌柜时常给杨小八讲述抗日形势和革命道理。在吴掌柜的耳濡目染下,杨小八也知道了一些“暗号”。

  吴掌柜一直在暗中秘密筹集抗日经费,来人取款时都会拿上半枚象棋,和吴掌柜手中的半枚棋子相合,如果无误,便顺利把款取走。吴掌柜在镇上和一些陌生人接头,听似随口而出的话,却往往藏着暗语,“生意顺当”表示事情顺利,“亏了本”表示行动遭遇挫折,“病重”代表此地危险,不可久留。吴掌柜托人传递的一些信件,表面上是普通家书,空白处则用密写药水写着重要情报。

  那年秋天,日军对新四军根据地大“扫荡”,吴掌柜和杨小八所在的货栈位于敌占区,反倒安全些。有人通知吴掌柜,一批新四军伤员化装成普通老百姓,要分头经过此镇,要求吴掌柜想方设法接待和掩护。

  如何跟这些伤员接头呢?吴掌柜和杨小八一商议,两人便想了一个绝妙的点子:接头时,不论说什么话,言词中必须带一个数字,两人说出的数字之和等于10,便证明碰到了自己人。比如说:“我今天吃了两碗饭”“我啊,倒了八辈子霉了”,这就算接上了头。

  就这样,吴掌柜带着杨小八等人,和这批伤员分别接上头,并通过伪造良民证,找镇上的抗日“堡垒户”掩护,帮这批伤员顺利脱险。

  18岁的时候,杨小八参加了新四军。一天黄昏,杨小八带着一支武工队,深入敌后侦察,不期与一个姓李的排长相遇。杨小八和李排长合谋,两支队伍化装成伪军,混入敌人中,把鬼子的一个据点拔了。可是怎么才能避免误伤自己人呢?

  杨小八又想到了“两数之和等于10”的暗号。李排长一听,这好办,两口锅里煮王八,一根棒槌九虫爬,三个馒头七人分,四腿蛤蟆六只虾,都是十,也好记。这场夜袭战非常成功,混战之中,靠着简单的暗号,杨小八他们能迅速判断谁是自己人,而敌人却被搞得晕头转向。一些鬼子还以为伪军公开叛变,端起机枪,连平日点头哈腰、想法巴结亲近他们的伪军都杀。最终,杨小八李排长他们成功剿灭这伙敌人,炸毁了日军的据点和仓库。

  听说了杨爷巧用暗号斗敌的这段传奇故事,沈月溪既是钦佩,又是欣慰,这下可以和杨爷对上暗号,让杨爷过上一个快乐热闹的生日了!

  按照杨爷事前提醒,沈月溪没有奢侈浪费,而是买了一个大蛋糕,带上几笼杨爷最爱吃的爱心小笼包,让每人准备了一个节目。

  在杨爷生日那天,沈月溪便带着一群人登场了。

  果然如沈月溪所料,杨爷的老宅闩着门,没有开。透过门缝儿,可以看到,此时的杨爷正躺在院子一张竹椅上,悠闲自得地晃悠。

  沈月溪先轻轻敲了两下大门,然后朝里面喊:“杨爷,我们来看您来了?”

  “谢谢你们的好意了,今天要是对不上暗号,你吹喇叭我吹号——各吹各的调!”杨爷没有起身,而是嗓音洪亮,冲外喊道。

  沈月溪哑然失笑,她镇定自若,冲门缝儿里说:“杨爷,我这次来,可是双手捧鸡蛋——十拿九稳。”

  “那你听好了。当年我们当兵,每天只吃两顿饭,对老百姓秋毫不犯,还省下不少粮食,救济灾民。”杨爷大声说道。

  “所以啊,老百姓都是打心眼儿里拥护咱们新四军!”沈月溪笑道。

  杨爷一听,喜笑颜开,乐呵呵地站了起来:“当年咱们的抗日队伍,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就算是二郎神下凡,那也得甘拜下风!”机灵的林南马上凑近,接下暗语。

  沈月溪冲林南竖了下大拇指,算是夸奖。

  “我记得有一天半夜,我们冒着大雨去袭击小鬼子,那场仗打得真是漂亮,一下消灭了他们300多个!”杨爷言语中有些兴奋起来。

  “我听说啊,剩下那600多个,就像缩头乌龟一样,龟缩到县城里,没敢出来。”沈月溪笑了起来。

  杨爷终于赶来开门了,边走边得意地说:“你们是去找张老师了吧,暗号的事他最清楚。来给我祝寿,可是一人一件‘金不换’,你们都把礼物带来了吧?”

  林南一心逗杨爷开心,不假思索地说:“老爷子,我们没有破费,就给您买了一个蛋糕,带了您老最爱吃的小笼包,而且,每个人还准备了一个文艺节目。我啊,待会儿给您老人家说一段相声!”

  “我要的是人人一个‘金不换’,你说的这些我不稀罕!”杨爷准备开门的手又停了下来。

  沈月溪狠狠瞪了林南一眼,只怪林南多嘴。

  “杨爷,您说的‘金不换’是什么礼啊?您说出来,我这就给您准备去!”沈月溪说。

  “你不知道啊?那我就不开门了。咱还是驴子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儿!”杨爷说着,竟扭转身,朝院子躺椅走去。

  “老爷子,开门儿吧!您要这‘金不换’,我们全都带来了,而且,保证每个人的‘金不换’都能让您老满意!”关键时刻,张老师赶了过来,恰巧听到了沈月溪和杨爷的对话,赶紧近前喊道。

  张老师的话还真管用,杨爷又跑过来开了门。

  张老师领着大家进了院子,看到沈月溪脸上疑惑的表情,微笑着解释道:“金不换就是革命心、英雄举。我忘了告诉你,当年杨爷跟着吴掌柜掩护那批伤员时,正巧吴掌柜过生日,每个人就把自己最精彩的革命故事讲给吴掌柜听,这就是‘金不换’。”

  大家全都笑了。

  沈月溪面上嫣然一笑,说:“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为民服务的心没有变。咱们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就把最出彩的那段故事讲给杨爷听,算是咱们送来的‘金不换’礼物。”她的话音甫落,院子里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沈月溪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在这个镇上组织成立了爱心志愿服务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她便把自己成立这支志愿服务队前后的事仔细讲述了一遍。接着是林南,他曾经奋不顾身跳下河,救了一个小女孩,便将救人的事说了出来。接着,其他人有的讲不怕艰苦,到偏远山区去义务支教;有的讲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讲自己运用心理学知识,帮不少人解疑释惑,重燃人生的希望……

  轮到张老师时,张老师幽默地说:“我啊,最大的贡献就是把‘金不换’的故事告诉你们,以后啊,让‘金不换’传得满天飞。”

  大家全都开心地笑起来,就连杨爷,额头上每一条皱纹里都充满阳光和快乐。

  “有颗善良正直的心,有正义济世的行动,可比黄金白银都宝贵。”杨爷感慨地说。

  “以后啊,他们年年来给您送‘金不换’。”张老师打趣道。

  “那我可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杨爷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沈月溪觉得,这是她为别人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临近活动结束,杨爷兴犹未尽,拿出一张银行卡,冲沈月溪说:“有件事,我想拜托你。”

  “杨爷,尽管说。”沈月溪痛快地说。

  “卡里有3万元,你帮我全部取出来,作为我的特殊党费交上去,我留着这些钱也没什么用。”杨爷深情地说。

  “杨爷,您都这么大岁数了……”沈月溪没有接,她知道,这笔钱可是杨爷省吃俭用下来的,可不容易。

  “党员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活着,就要想着大家,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杨爷平淡地说。

  沈月溪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在接过银行卡的那一刻,她的右手情不自禁地举起来,似敬礼,又仿佛重温入党誓词般,口虽无言,却用坚毅的神色表达了一种决心。

  不知不觉间,院子里的其他人也都举起了右手。眼前的杨爷就如同一面鲜活的党旗,让人油然心生敬意,无比钦佩。

  而沈月溪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金不换”的故事永远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宋宝颖
责任编辑:宋宝颖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