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园丁文苑 | 吴冠中的父爱之舟(随笔)

发稿时间:2024-03-12 10:48:02 作者:北京小学红山分校教师 安培君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不到江南,怎知春色如许?

  “江南抹尽旧画图,游子乡情梦未更。”来到江苏宜兴,自然想到的是淘一把上好的紫砂壶。“陶都宜兴,东方明珠”是著名画家刘海粟对宜兴的评价。宜兴不仅盛产紫砂茶壶,还有被誉为“华东第一竹海”的宜南竹海风景区,想体验《卧虎藏龙》中竹林穿行的武侠梦境,不妨来宜兴一游。山风吹过,满山遍野的竹林像大海一样涌起翻滚的波浪,其场面甚为壮阔。

  然而这一次,除了赏紫砂、观竹海,更重要的,是要去宜兴闸口,去吴冠中的故居去转一转。

  地灵人杰,是对宜兴最中肯的评价。这座小小的江南小城,是科学家高鼎三、周培源的故乡,也是艺术大师徐悲鸿、吴冠中的故乡。语文课文《父爱之舟》中,吴冠中先生所乘坐的小渔船,就是从宜兴出发,由父亲摇橹送他去无锡求学,这一段感人的经历,不知赚了读者多少泪水。无锡与宜兴相隔100余里,悠悠水路,小船满载的是父亲深沉的爱。从宜兴小河到太湖之滨,江南水乡的美景,给了吴冠中多少艺术的灵感,又承载了多少故乡亲人的浓浓记忆?带着这份感动,我先后走进了宜兴和无锡,去寻找心中的答案。

  吴冠中故居位于宜兴市闸口镇北渠村。故居前,一白玉牌坊上书有“春盈北渠”4个大字,两侧楹联题曰“自家江山墨里看,沧桑世界画中游”。这北渠村实乃一精妙去处。抬眼望去,村后是一眼看不尽的绿色,是岸边的垂柳,是桑园的桑树。村里细细的水路流淌过许多户人家的门前屋后,河水弯弯,不远处,拱形的小桥连接着对面的人家。家家户户,白墙相连,疏疏密密间流露出简单的温馨。

  这村里的景致,谈不上多么惊艳,却是来自黄土高原的北方人从未领略过的小桥流水风韵,“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静谧安和而生机勃发的乡村景致如诗如画,最重要的,是房屋的色彩与线条,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青砖高墙。白墙,黛瓦,绿柳,石桥,黑白水墨的色泽,白是白得那么洁净,青又是青得那么氤氲,尤其是丝丝春雨的降临,更增添了几分江南春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如丝如线的雨帘之后,整个村庄是那样的静谧而姣美,真像一幅晕染开来的水墨画。

  乘着春风,雨水悄降,所到之处,万物从眠睡中醒来,伸腰舒展。第一个醒来的,当属花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顺着黄花开的方向,撑一把小伞往里走,始建于清代一处江南小院就呈现在眼前,门檐并不很高,檐角外翘,这正是吴冠中故居的大门。走进去,白墙青瓦,小院里面阔七间的正房齐整而隽秀,院中吴冠中的塑像庄严而肃穆。这是吴冠中童年居住的故乡,更是他艺术世界的精神原乡。吴冠中故居外,房子连着房子,不远处竹林围绕村庄,河道交叉,河岸人家窗外挂着浆洗过的床单衣裳尚未来得及收回,蘸了春雨的湿气,像低垂的帘幕一般。正如吴老回忆中的故乡的模样:“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着我们的村子,春天,桃红柳绿”。

  我是坐汽车前往的,自然少了许多泛舟水上的乐趣。听村里的老人说,以前这里家家有船,船就系在各家后门的树干上。白天,船下湖,划着渔村在水里的倒影前行;晚上,船回来,停在小桥下,停在白墙外,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故乡的水和桥,传统民居中朴素的色彩和线条,就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它们不说话,却已长在了吴冠中先生的心里,给他滋养,也给他灵感和力量。

  离开宜兴,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无锡。现如今,宜兴去往无锡的船只都是货运船,我只能乘坐大巴走陆路。途中车上响起的音乐先一步把我带到了无锡: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呀/水下有红菱哪/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

  一曲《太湖美》唱也唱不尽太湖水的秀美,那碧波万里,那鱼虾欢跃,那湖光山色,在宜兴去往无锡的水路上,想必已被青年吴冠中一一印刻在了心里。而载着吴冠中去无锡的,正是那一艘父爱满满的小渔舟。吴冠中曾说过:“我爱画船,主要由于视觉美的吸引,孤舟、舟群、帆起帆落、绳索交错、桅杆倒卧起伏,线缠绕着面,手忙脚乱的渔民,色彩的斑驳,都给予画家尽情抒写的大好时机。”从课文《父爱之舟》中,我又找到了先生爱船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父亲驾船送子入锡求学的感人记忆。小小的渔船上,可摇橹前行,可泥炉做饭,可挑灯缝补,可卧下休息。然而在多年前去无锡的那个夜晚,船中睡觉的是儿子,又摇橹、又做饭、又缝补的,是爱子心切的父亲。

  无锡,吴越旧城,著名的“太湖明珠”,是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灵山大佛、梅园、蠡园、东林书院、崇安寺、南禅寺等景点早已名扬天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诗人郭沫若所赞美的无锡美景鼋头渚,是西施与范蠡泛舟游于太湖之地,也是“父爱之舟”经过的地方。

  荡舟太湖,是我能想到的,世间最浪漫的事。只可惜作为北方的“旱鸭子”,我晕船十分严重,只能用双脚一步步丈量太湖,领略湖边的春色如许。春雨后的太湖边,一树树樱花如约而至,她们用一季季盛放讲述古老的江南故事,风吹过,几瓣花瓣落在了岁月的长河中,粉色的樱花,成了温柔的信使。万花丛中,塔楼的飞檐翘起,弯曲的弧度与江南民居的人字形屋顶如出一辙,那般古朴而优雅。恍惚间,美穿越了百年,从吴冠中乘坐的渔舟旁来到了我的眼前。

  无锡蠡园是我听其名就心向往之的地方。“蠡”,是范蠡的蠡,是蠡湖的蠡,是承载历史与自然人文的江南名园。园内移步换景,一步是曲岸,一步是长廊,转角处是“太湖石”垒砌起来的假山,山后是拱起的石桥,层层叠叠,错落的建筑环抱在绿树花影中。当我抵达蠡园的时候,荷花尚未盛开,但是片片荷叶那么圆,那么翠,铺展在湖面,一团团重叠着,是如此的可爱。我已能想象到数日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美。面对如画的美景,我诗意大发,一首《忆江南》流泻下心中的感受:

  江南忆,最忆是无锡。蠡园深处曲径幽,太湖水畔烟笼堤。人景两相惜。

  最妙的是,当蒙蒙细雨如丝般落下的时候,整个蠡园犹如挂上了一道天然的水晶珠帘,拨开尽是娇艳如洗的点点花骨朵儿,红的,黄的,紫的,橘的,被满园的绿叶环抱的,整个世界像沉浸在万花筒中一般。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吴冠中画作中那些跳脱的、俏皮的彩色斑点,无论是课文《父爱之舟》中的插图,还是江南水乡的主题画作,每每都能看到那些翠绿的、鲜红的、嫩黄的、娇粉的,一点点,一簇簇,它们似丛花、似飞蝶,藏于水墨枯笔之间,点染出山水树木的美。我总在猜想,表现力这么强的油画般艳丽的色彩,许是来自无锡的花色,许是来自宜兴的水色,许是来自吴冠中记忆中温柔的江南春色。后人评价吴冠中的画作“取水彩之轻快,稀释滞重、堆砌之油彩,运用透明之薄彩,追求平易近人的效果”颇为中肯,在横站中西的艺术观念中,吴冠中实现了自我“不负丹青”的艺术理想。

  从宜兴到无锡,吴冠中载着父爱之舟,从故乡出发,驶向艺术的港湾。而故乡的一抹山水,早已化作艺术世界一艘小舟,一支摇橹,悠悠荡荡,助吴冠中乘“希望之舟”驶向远方……

  责任编辑:谢宛霏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