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瑶乡人的梦

发稿时间:2024-03-19 10:51:02 作者:蓝俊义(瑶族)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山还是那座山,山间那条小溪依旧潺潺流淌。

      这里群山环抱,翠竹环绕,金银花开,瓜果飘香,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这,就是我的家乡,坐落在桂西北大明山北麓马山县东部的一个美丽山乡——古寨瑶族乡。

      再次踏上家乡那片热土,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惊喜和自豪。我曾走过的那条山路已经变成了连接县域和首府的宽敞水泥公路。过去村里那些风雨飘摇的木质结构瓦房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放眼各个村庄,处处是精致的楼房,白墙黛瓦,庭院幽静。侄子蓝天汉告诉我,他家三层半楼房是姐弟俩打工创业挣到钱建起来的,光是装修就花了30多万。新居落成那天,亲朋好友都来庆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山间回响,好不热闹。

      过去,瑶乡人出山外全靠步行,骑自行车的凤毛麟角,想有摩托车更是一种奢望。如今,路上已经难觅行人的身影,自行车也早已被淘汰,穿梭于乡间公路上的小汽车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车辆形形色色,有轿车、越野车、面包车、商务车、新能源汽车,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调皮地追逐,傲慢的轰鸣声、汽笛声不绝于耳。拥有小汽车曾是瑶乡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而今梦想成真。

      更让我惊异的是“我们瑶家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彻头彻尾脱去了“山味儿”,论穿戴,西装革履,休闲羽绒,品牌各异;论气质,谈吐高雅,举止大方,其文明程度不亚于城里的同龄人。尤其是姑娘们,披肩发,长睫毛,略施粉黛,唇红齿白,难以置信她们整年栉风沐雨,辛勤劳作,竟然葆有如此娇嫩和美艳!是天生丽质,还是这方水土特别养人?

      行路难曾经是多少代瑶乡人心中的痛,回首往事,“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交通闭塞制约了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致富必修路,奔小康靠老乡。说干就干,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瑶乡人众志成城,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打一场劈山开路大会战。那些年,瑶乡人修路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瑶乡人硬是靠钢钎铁锤和勤劳的双手凿出了一条条通往山外的公路。这可是瑶乡人的希望之路、幸福之路、致富之路啊!前几年,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乡村公路得以拓宽,瑶乡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屯屯通”。如今,山上山下、村村寨寨水泥路成网,可谓四通八达。交通的便利,不仅让山旮旯里的乡亲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物流量也与日俱增。深山里的土特产如金银花、旱藕粉、药材、酒类等源源不断运送了出来,瑶乡人种养的瓜果蔬菜、土鸡、黑山羊等也运出了瑶乡,进入城镇里的商场超市,颇受青睐,供不应求。

      在那艰难岁月,瑶乡不仅物质匮乏、生活清贫,这里的祖祖辈辈曾经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如今,瑶乡的义务教育硕果累累,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孩子们因读书而出息,是瑶族同胞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他们把培育下一代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才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为之倾注全部心血。崇尚教育在瑶族山村蔚然成风。

      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不仅成为瑶乡人的时尚,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只要有孩子金榜题名,全乡人都会欢欣鼓舞。恢复高考以来,从山里走出的大学生不计其数,输送的人才也层出不穷。其中有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梁庭望、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韦华全、厦门大学博士蓝彩箫……更有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党的二十大代表潘晓梅。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进入新时代,瑶乡人描绘更加美丽的图景。他们因地制宜,致力乡村振兴,壮大集体经济。围绕金银花、蚕桑、水果、黑山羊等山区农业优势,创建合作社,兴办产业园。随着一个个养殖场、果园、蔬菜基地、农产品和服装加工厂的不断涌现,构成了一幅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美丽画卷。瑶乡人还不断拓宽视野,赋能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了美不胜收的古朗金银花公园、引人入胜的琴榜山观景台、“一览众山小”的加捐山登顶观日出。凤凰瑶寨、龙里山寨等乡村景点星罗棋布。

      生活水平和环境的极大改善,使瑶乡人有了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现在,村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民族文化广场、文艺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的休闲娱乐场所,甚至还有标准化的足球场。农闲时、节假日,瑶民们有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他们来到这里或打球,或跳竹竿舞、扭秧歌、对山歌……“村BA”“村晚”也不时在这里上演。

      每当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射出的灯火五彩缤纷,欢乐的广场上飘荡着美妙的音乐,瑶山里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来到这里载歌载舞,尽享幸福与快乐。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已经孕育了一个全新的瑶乡。

      责任编辑:周伟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