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蓝瓦猫(小说·下)

发稿时间:2024-03-26 10:36:03 作者:刘琴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入夜,难以安眠。瓦猫白天待在我的背包口袋里,晚上待在屋顶上。一开始还活蹦乱跳的,能出去和其他的瓦猫交流,探索主人的名字。但日子一天天过去,越走,越往南,距离客栈越远,瓦猫就越虚弱,后来就连屋顶都上不去了,一动不肯动了,连嘴巴都不肯张,只肯待在我的小背包里。我体验了藏香,做藏香给瓦猫吃,还是难以入睡。

      回想过去的一段时间,忽然觉得,我们看到的或许都是幻影。昆明的滇池石林,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蓝月谷,香格里拉的古城寺庙,我们去了好多景点。可是,这些地方全没有她的身影。她说,她想去好多好多的地方,但是怎么会,都没有她的痕迹呢?

      “你这小猫,怎么连话都不说了?大大的嘴巴也不张开了。”我问,我摸了它的胡须,表示安慰。我觉得瓦猫或许是因为没有找到主人不开心,才不愿意说话,“慢慢来,总会找到的。你现在还是没有想起你的名字吗?”

      “除非回到出生的地方,或许有主人赠送的柿子,找到我的名字,我才会好起来,变成自由的精灵。”瓦猫勉强张开嘴巴说。“现在房屋改造,高楼林立,这边不再有屋顶,连瓦猫也逐渐消失了,我必须要回到出生的地方,才能生活下去。”

      “我们回去吧。”我说,“回到昆明,回到最开始的地方。”

      四

      我们又回到了昆明。

      我们先看了石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瓦猫也慢慢地好起来,还会偷偷地躲起来捉迷藏,寻找主人的气息,但却依然一无所获。

      我准备把瓦猫送回客栈就离开。临走时,我们看了翠微公园。瓦猫待在屋檐上,目光盯着翠微湖久久不肯离开。在即将离别之前,我顺着瓦猫的目光看去,看到一棵红彤彤的柿子树,原本以为是瓦猫想吃柿子了,没想到那边正好是西南联大旧址所在地,这是我来云南的目的之一。

      “我们去看看吧。”我还没说完,瓦猫就又钻进了我的口袋里。去之前,我给小瓦猫洗了一个澡,才发现它原来是蓝色的。我又把自己做的扎染送给瓦猫,它可以拿来做衣服,也可以拿来做头巾,实在可爱。“这是最后一站。”

      “她的名字。”我惊叹地说,“原来源于这里。”

      我们终于到了西南联大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刚毅坚卓”4个大字。继续往前走,在博物馆里,我们大概了解了西南联大的这一段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高校纷纷南迁。其中,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联合起来,在昆明建立了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教育的文脉得以保存,人才在这里被培养,西南联合大学也为后续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看完博物馆后,我们去参观了当时的校舍、教室,感叹当时环境的艰苦,同时瞻仰了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纪念碑的背面是《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上面记载了800余名抗战以来参军的学员的名字,看见了这些人,瓦猫张大了嘴巴,不肯再动了。我朝着它的目光望去,原来它终于找到了主人的名字,却发现她是800余名参军学生中的一人。

      “联大的岁月,刚毅坚卓,我想起来了。”瓦猫说,眼里满是哀伤。在西南联大旧址的纪念碑旁,有一棵好大的柿子树,一个柿子落在蓝瓦猫的嘴里,记忆散漫开来,历史如日记被打开,我们也终于知道了她的往事。

      “她原来不是云南人,或者说,是新云南人。刚卓是她的小名,也是她为我取的名字。她还那么年轻,想去那么多地方,她亲手把我捏造起来,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她希望我刚毅坚卓,可以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守护好大家。”

      当时,为保护学校,清华、北大、南开三家大学联合起来,组织学生离开了五朝宫阙,先在衡山湘水旁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后来武汉失守,湖南告急,他们又被迫告别长沙,师生分陆路、水路到达云南昆明,继续教育的万里长征。

      在南迁的师生中,以步行的湘黔滇步行团最为艰苦,其中发生的事情,却也最让人称颂。本着“迁移之举本身即是教育”的原则,师生沿途开展调查和采集工作,收获颇丰,也发生了许多动人故事。而瓦猫的主人许南德,便是湘黔滇步行团成员中的一员。

      湘黔滇步行团在行程中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得知步行团即将到来的几天前,沿途的政府就在县城人流集中的地方贴出了布告:

      “查临时大学,近由长沙迁往昆明,各大学生步行前往,今日可抵本县住宿。本县无宽大旅店,兹指定城厢内外商民住宅,概为各大学生住宿之所。凡县内商民,际此国难严重,对此振兴民族的领导者——各大学生,务须爱护借重。将房屋腾让。打扫清洁,欢迎入内暂住。并予以种种之便宜。务此布告,仰望商民一体遵照为要。”

      县城迎来了步行团,也迎来了这个女孩。她带着步行团为每名学生配置的一套行军装备——土黄色军服、绑腿、干粮袋、行军水壶、黑棉大衣以及一柄油纸伞,一日走几十里路。虽然辛苦,走得脚底起泡,但沿途也是所学。许南德一路关注少数民族文化保存和继承,观察当地歌舞、服饰、织锦、语言、竹编等,收获颇多。当晚,她选择留宿在一户手艺人家。

      刚到的那个晚上,她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稍微上一个小坡都觉得累,脚底打泡。泡完脚后身体上本应该舒服很多,但她左胸有个位置一呼吸就疼,不知道是肺部的问题还是心脏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旅途劳累,或是高原反应。

      她晚上睡不着,起来找水喝,看见屋子主人正在做手工。主人听闻说她可能有高原反应,叫她先不要洗澡,给她递过来一个柿子,告诉她如若思念故土,需要吃一点当地的柿子和水。她接过柿子,却并没有吃。她想向当地人了解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特别对瓦猫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深感兴趣。

      “瓦猫是守护家里平安的神兽。”主人家给她解惑,“先捏陶土,把身体做成型,再上釉,烧制成功后,就可以实现愿望。”在一户做瓦猫的人家,她体验了这种瓦猫文化,学习了制作做出瓦猫的方法。

      她也用自己的话和主人家分享观点。她那个时候年轻,愿望是世界和平。她说,她想去好多好多地方,想去看看云南的大好风景,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蓝月谷,香格里拉的古城、寺庙,昆明的滇池、石林,要是有机会,她要把云南最好看的地方都走一遍,把这些文化、习俗、手艺都体验一遍,让其流传下来,不在战火中失落。最后,她栽下了一棵柿子树,希望可以事事如意。交谈结束时,她做好了一只小小的瓦猫,主人家帮她把瓦猫烧制好。

      可是这些她曾想去的地方全没见她的身影。她参军了,成为八百从军学生中的一名。这片土地培育了她,她也用自己的方式,滋养着这片高原。这片土地见证了她的颠沛流离,也培养了她的刚毅坚卓。

      我很难说,是谁守护了谁。她不会再回来了。但她一直都在呀,后来南渡北归,后来留校建制,她一直没有被遗忘,她一直都在,还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抚摸她的名字,感受她留下的精神。

      多年后,瓦猫来到了这里,拿到了她种下的柿子,当初栽下来的柿子树如今已经长大,又结出来新的柿子,和平仍然需要人来守护。

      后记

      忆云南,最为怀念是昆明。

      我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夜晚。当初小小的古镇像是迷宫,于是夜晚在这里停留,才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我笑云南菌锅不先给筷子,没想到一起吃了菌锅汤,就见到一只会动会说话的瓦猫,恐是出现了幻觉。后来,我离开了云南,回到家里,我再也没有见过瓦猫。

      “每家房顶高高坐,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口,猫不像猫,虎不像虎。”回想起墙上的谚语和画,指的应该也是瓦猫。或许它太思念自己的主人,日日呼唤,见谁都像自己的朋友,所以见谁都像久别重逢。又或许它太久没见自己的朋友,所以感觉那么陌生,但是它仍然一次一次地尝试,一年又一年地等待,等待着那个学生,尽职尽责,尝试保护好进来的每一个人。

      “恭喜你,找回自己的名字和主人。”我的假期要结束了,即将踏上归途。“不好意思,我也得回去工作了。往后,你要自己走了。”

      “她牺牲了吗?”望着碑上的名字,瓦猫没有回我的话,而是反问起我来。此刻,它真正自由了,但它仍然坐在屋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仿佛眼泪要落下来了。“我们还会再见吗?我们会遗忘彼此吗?”

      “不。”那个声音告诉我说,“她只是变成了别的样子。我们是朋友,我们陪伴彼此度过一段时光,就共同拥有了这段生命。我们是彼此的一部分,她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都是一样的,仍然在继续着这份责任。”

      蓝瓦猫自由了,但是它仍然选择了留下。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