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王璐琪《千窟同歌》:大漠之上的文化赞歌

发稿时间:2024-04-02 11:15:05 作者:朱泽礽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幻想“飞天”的舞姿翩跹,我曾无数次期待与莫高窟相遇:仰望精美的壁画和彩塑,惊叹智慧与荣光,似是与久远的文明深情相拥……翻开《千窟同歌》,一梦千年,是守护者们传说的开端,更是一曲文化赞歌的高潮。

  以文物、古迹为引,在王璐琪的《千窟同歌》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批的匠人继往开来,直面苍茫的大漠,只为守住敦煌这一辉煌的中华文化宝库。“墙上的东西跟命一样重要。”他们耐得住寂寥,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有人献出了生命,只留下张张泛黄的相片,有人甚至连姓名都淹没于历史的沙海……

  书中的“双线叙事”新鲜有趣,在调查彩塑少女的过程中,跟随16岁少年的视角,读懂从前的故事、现代的故事。从青涩、活泼走向成熟、干练,守护,本身就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成长”心路。没有谁生而伟大,匠人们同样平凡、有血有肉。他们会在沙地中心向上天祈祷,会分享亲人捎来的甜胚子酒酿,会因初见月牙泉的美景而激动落泪……书中情节有极强的代入感,往事如歌,跨越时间、空间,读者情不自禁地与传奇人物悲喜与共。

  承诺,神圣而沉重,吟咏着一种沉稳的、坚守的力量。从前的故事中,鸿先生向少年青川承诺,他会带队返回莫高窟;少年青川则承诺鸿先生守好莫高窟,等他归来。现代的故事中,小诚向姥姥承诺描摹“九色鹿”壁画,而少年青川成长为了青川老师,他对小诚的教诲与关怀,似是与曾经的自己对话,二人命运交织,“承诺”也象征着一代代人使命与事业的延续,读起来亲切温馨。

  曾经缥缈的梦想与信仰,因为匠人的承诺,锤炼出可观可感的人性温度。面对残酷的自然,人类是渺小的:温差、流沙、朔风,甚至有夺走少女瑶光生命的鼠疫……“我们那时候,都是用手画,可有时候连颜料都缺,眼睁睁看着沙子袭来,又退去,壁画颜色越磨越浅,却无能为力。”可时间的流逝并不意味着遗忘,而是信念的永固。先驱者鸿先生倾尽所有护持,青川与天水一生以丹青临摹,经历过离别、绝望,他们失去了太多,但几代人始终质朴、坚韧、伟大。“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当少年读者们有了自己的事业,长大后奋斗于各行各业,定会想起大漠中温暖而动人的故事,信守承诺的美好祝愿将会相伴一生,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相较于奇幻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实题材的《千窟同歌》涉及考古保护、壁画临摹、文物修复,更有丰富的文史知识蕴含于故事发展之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起读者的共鸣,唤醒了他们心中的爱与感动。

  风沙无言,文化长青。幸得热诚的引路,中国梦的未来必将多彩。许多年后,我们的后代站立于星空下的博物馆,壁画、彩塑见证了人类千年的伟大与坚强。倘若莫高窟的艺术真的有“灵性”,定会歌咏、赞美那群大漠深处可爱的人们,直到永远。

  责任编辑:谢宛霏

责任编辑: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