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网

首页 >> 滚动新闻 >> 正文

00后文学 | 我是谁(小说)

发稿时间:2024-12-17 15:51:03 作者:集美大学学生 刘思思(23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人找不到了?”一通电话在傍晚时分打破了晚饭的宁静。

  放下手里只咬了一口的馒头,玉珍的小女儿着急地冲出了家门,一起吃饭的丈夫和孩子也急忙跟了出来。

  此时已经是腊月,北方的气温早已跌破零摄氏度。风打在脸上,顺着脖子灌到衣领里,她不禁打了几个哆嗦,才发现自己出门太急,忘记穿上外衣。顾不得返程,她直奔刚刚电话里提到的最后看见玉珍的地点。

  丈夫和孩子没来得及跟上她,便乘另一辆车紧跟其后。

  另外两家人照样没顾上吃晚饭,接到电话后也都纷纷出门找寻。

  远远瞧着一片花红柳绿,是玉珍身上套着的夹棉里衣,看样子她出门已经有阵子功夫了。玉珍正一个劲儿地大步朝东走,她不知道自己究竟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儿,只是闷着头一直往前走着。

  玉珍已经70多岁了,但腿脚依旧麻利,精神头足的时候比20多岁的大小伙子走得还要快。

  一阵寒风呼啸,玉珍将头往衣领里缩了一下,叫人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只是瞧见脸上的皱纹紧紧缩在一起,像在取暖。

  不过,她的嘴里似乎念叨着什么。

  玉珍此时并不知道有人在找她,她也不清楚自己“走丢”了,她对这些“复杂”的东西通通都没有概念,包括自己的名字。她不理解为什么人们见到她都会问上一句:“你还记不记得自己叫啥?”但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她也都会尽力配合。有时候碰巧答得上来,周围的人便会像看到自家孩子终于学会了加法算术一样,高兴地为她鼓掌。她自己也会跟着拍手,脸上带着笑,但大多时候,她却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渐渐忘记了问题的答案?

  可能是三四年前吧,她的孩子都这样认为。那阵子小女儿像往常一样来家里瞧她,却注意到向来办事细致的她接连几次都找不到自己归置的物件。不是擀面杖跑了,就是衣服丢了,甚至玉珍之前最会妥善放置的零钱包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是在更早些的时候吧,但并没有人知道答案。

  玉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何时走丢的。

  她依旧往东走着,天色渐沉,月光悄无声息地洒下来,才叫人慢慢看清楚那张脸。她似乎向来无趣,那张黄褐色的脸紧绷着,像极了被人遗忘在藤上的丝瓜,皱皱巴巴的,额间布满了川字纹,这让她更添了几分忧愁。这脸上却嵌着两颗琥珀般的眼睛,不明亮但仍有光,与下垂的眼角形成了独特的三角形状。眼眸深处像淌着一潭褐色池水,水面很平静,水下却藏着一丝迷茫,像是失了什么东西。头顶花白的头发如新生的野草般凌乱,却又充满生命力,给她忧愁的面庞点缀了些许生机。她的鼻子像一颗干瘪的蒜头,挂在眼睛下面,嘴巴则在鼻子下方的众多沟壑中寻到了一丝安身之处,这会儿正微微上下开合,小声念叨着。

  “怎么样?有看到吗?”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出,是玉珍的小儿子。

  “没有啊,我这边沿着找了一路都没看见啊!”电话这头,玉珍小女儿的声音响起。

  “你说说这么一个大活人能跑哪去?咋说不见人影就不见人影啊!在你家你咋管的啊?眼看这天都黑了呀!”另一个男声响起,语气不掩责备。

  “哥,你俩别急,咱们都别急,都别急!再沿着两边往前找找,咱妈腿脚好,走得比咱快!”

  “行,先不说了,给朋友们也都发一下,帮忙找找看!”

  “已经说了,大家也都出门找了!”

  这边一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那边玉珍却还在往东走着,嘴里仍念叨着什么。路灯亮起,下班的车子从她身旁驶过,她好奇地望着那五颜六色又会奔跑的灯光。她瞧瞧这,又看看那,周边一切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玉珍一人走着也不觉得寂寞,洒在脸上的月光,吹过脸颊的寒风,划过耳畔的鸣笛,都是陪伴。

  走着走着,她路过了一家饭馆,里面亮堂堂的,坐满了人。门口的玻璃在灯光照射下映出玉珍的身影,这吸引了玉珍的注意。她终于停下脚步,呆呆地望着另一个自己。只见玻璃上的那个人也不动了,玉珍很是好奇,便走上前去和那人对话:“你是谁?你学我干啥?”那人的嘴也随着玉珍一张一合,却并没有声音,玉珍上前一步,又问道:“谁嘞?你是谁嘞?你在这干啥了?”仍无人应答。这可把玉珍急坏了,她急躁地再次发问,甚至伸手要摸那人,只见那人也伸手来摸玉珍,这让玉珍更加生气。她对着那人大声嚷嚷,依旧不见那人回复,却听到小孩儿“哇——”的哭声,原来是在屋里吃饭的娃娃被门外有些奇怪的玉珍吓到了。玉珍看见孩子却格外欣喜,好像那是自己的孩子,她伸手就想抱那个可爱的娃娃,娃娃的哭声却更大了。

  忙活点菜的老板注意到了这边,赶忙出来查看,正准备出声呵斥玉珍,却发现眼前的人似乎有些眼熟。

  “秀芳姨?你咋在这儿呢?”老板在灯光下看清了玉珍的脸,便急忙把她拉到店里,“手咋这么凉?”边说边给玉珍倒上热水。

  “秀芳是谁?”

  “不就是您吗?”

  “那你是谁?”

  “姨,您这记性可不如我啦!我是小赵啊!之前在废品站,您忘啦?”

  “废品站?东地那边?有人叫我下地干活,该收玉米了……”

  玉珍前言不搭后语,可把老板吓坏了,见她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印象,只能赶快想办法联系她家里人。

  这边,玉珍的大儿子听说有人在东边玉珍的娘家村口看到了她,便急忙赶往那里,路上正好接到了小赵老板的电话,确定了母亲原来在老板店里,心里才踏实起来。兄妹几个互相打电话通气之后,都纷纷从各处奔往那处。

  大儿子刚进店门,就看到了坐在收银台旁边吃面条的玉珍,紧接着小儿子和女儿女婿们也都进了门,看到玉珍坐在那儿吃得正津津有味,大家都松了口气,赶忙向小赵老板道谢。

  小儿子随后开口调侃:“妈,你吃得这么香,我们可都没吃晚饭呢!”

  玉珍听到声音后抬头看了看,端起手里的碗慢慢说道:“谁?你还没吃饭?来,你先吃!”说着就要把饭喂到儿子脸上,大家见状都大笑起来。

  “我哥开玩笑呢!您赶紧吃吧!一会儿再给您加几道菜!”玉珍的小女儿接过她手里的碗,拉着玉珍到位置上坐着。

  “老板,看着给我们来几个热菜,一人一碗热乎面条!大家都坐吧,忙乎一晚上了,赶紧吃点东西垫垫!咱们也好久没一起吃饭了!”玉珍的大儿子招呼大家坐下吃饭。

  “好嘞,哥!”

  “是啊,咱妈生病之后,咱们真是好久没聚聚了!”

  玉珍坐在桌上吃饭,也不说话,过一会儿她吃饱了,就又开始唠叨。

  坐在一旁的小女儿问她:“怎么了,妈?”

  “我是谁?”

  “你是玉珍啊。”

  “那秀芳是谁?”

  “秀芳也是你啊,是你跟爸结婚之后,大家叫的名字。”

  “那我是谁?”回答了很多遍,玉珍却还在念叨,孩子们只当是母亲的病又发作了。

  吃完晚饭,玉珍的孩子们向老板再次道谢后准备带她离开,小赵连忙起身送行。

  “我刚刚在旁边忙活的时候也听了个大概,这么勤劳朴实的老太婆咋会得这么个病啊!”

  “是啊,谁知道呢!好几年了,我们也都习惯了。你别出来送了,外面风大,今天实在太感谢你了!”

  “没事,咱都自己人!秀芳姨之前帮过我。”又是一阵寒暄。

  窗外传来呼呼的风声,玉珍的女婿拿出之前出门带的衣服递给玉珍的小女儿,小女儿帮玉珍把外套穿好,拉上拉链。这一幕像极了小时候上学之前,玉珍给她穿衣服的情景,只是现在全反了过来。

  收拾完东西,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出门。

  玉珍的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只是被冬夜里的寒风吹散了,没有人听到。

  但风一定听到了那句“我是谁”。

  见习编辑:郑欣宜

  

责任编辑:周伟
责任编辑:周伟
加载更多新闻